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芒果叶素对高尿酸血症(HUA)鹌鹑尿酸及相关代谢酶的影响,初步阐释芒果叶素降尿酸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鹌鹑,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芒果叶素高、中、低剂量(24,12,6mg/kg)及苯溴马隆组(20mg/kg),每组12只。除正常组喂饲鹌鹑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嘌呤饲料(普通饲料拌入酵母干粉15g·kg~(-1)·d~(-1))复制HUA 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芒果叶素进行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0.5%CMC-Na,连续14d,观察血清尿酸(UA)水平及UA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芒果叶素高、中剂量(24,12mg/kg)可显著性降低高尿酸血症鹌鹑血清尿酸水平(P0.05);可明显抑制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5'- 核苷酸酶(5'-NT)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结论:芒果叶素可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鹌鹑血尿酸水平,可能与其降低尿酸代谢相关酶XOD、5'-NT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见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病理过程中其血清、尿蛋白的变化及其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尾静脉注射顺铂,腹腔注射庆大霉素,以及结扎肾动静脉所致肾缺血再灌(简称肾缺血再灌,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等方法,造成大鼠急性肾损伤。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和24 h尿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以及血清肝功肾功相关指标;观察肝脏组织TP,ALB的含量及ALB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肾组织ALB,肾病蛋白(Nephrin),足突蛋白(Podocin)及炎性坏死因子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顺铂、肾缺血再灌及庆大霉素大鼠血清中ALB显著下降(P < 0.05),同时尿ALB,TP显著升高(P < 0.05)。顺铂模型肝TP及ALB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庆大霉素及肾缺血再灌模型肝TP含量显著升高(P < 0.05),ALB mRNA表达上调。三种模型大鼠肾组织Nephrin,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LB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5);顺铂及肾缺血再灌大鼠肾Podocin表达明显下调;同时3种模型大鼠肾组织均可见基底膜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结论 3种急性肾损伤大鼠尿蛋白排泄升高和血清ALB下降,与肾小球基底膜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相关。同时肝脏和肾脏不同程度上启动了ALB表达合成。3种模型所致其病理生理变化不完全相同,因此在相关防治急性肾损伤中药研究中,还须对不同造模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作为一种肺部进行性疾病,预后不佳,目前尚无可靠手段进行根治。当下治疗IPF以器官移植和给予化学药为主,但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颇多,无法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因此,开发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研究IPF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新药的开发。现阶段关于IPF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巨噬细胞极化、上皮-间质转化(EMT)、氧化应激和自噬作用等方面,但对于系统说明各发病机制原理及揭示各机制存在的联系尚未有研究报道。中医理论认为“气虚血瘀”“气阳虚弱”是IPF的关键病机,故临床常采用益气活血、温阳补气和祛瘀化痰类等中药或复方治疗IPF。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中药在抑制巨噬细胞极化、改善氧化还原平衡、抑制EMT和调节细胞自噬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但针对中药如何调节相关通路而治疗IPF,目前尚无系统的报道。该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最新文献,将逐一并系统的阐述IPF的发病机制,同时更全面的概述中药中有效成分或复方调节IPF的作用机制。针对IPF的发病机制,结合中药的调节作用,着重挖掘系统治疗IPF的方案,以期为IPF的深入研究及相关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阿霉素3 种不同诱导方式建立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大鼠模型的差异。方法将25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4 组,即正常组及模型1、2、3 组。正常组大鼠不做 处理;模型1 组大鼠分2 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4 mg·kg-1),间隔14 d;模型2 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 7 mg·kg-1;模型3 组大鼠手术摘除右肾,分别于术后第4 天和第8 天尾静脉注射阿霉素(3 mg·kg-1),复制 FSGS 大鼠模型。采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的24 h 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Cre)和尿素氮(BUN)水 平,连续观察7 周;采用糖原(PAS)染色法和Masson 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的24 h 尿蛋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模型2、3 组大鼠 的血清白蛋白含量从第2、3 周末时开始持续下降(P<0.05,P<0.01);第2 周末各模型组大鼠的血清中尿素 氮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模型1 组大鼠的血肌酐含量始终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2 组大鼠的血肌酐 仅在第4、5 周末有明显升高(P<0.05),模型3 组大鼠的血肌酐含量则一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1 组大鼠肾脏组织未见明显毛细血管袢病变,肾小管轻度扩张,少量管 型蛋白;模型2 组大鼠肾脏有损伤,肾小球轻度系膜增生,但未见明显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模型3 组大鼠 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与肾小囊粘连,有明显毛细血管袢狭窄、闭塞,肾小管扩张,管型蛋白等病理变化。与正常 组比较,3 个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Masson 染色切片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P<0.01,P< 0.001),肾脏组织有明显纤维化,其中模型3 组的平均光密度值最大,表明其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更为 严重。模型2 组动物一般状态不佳,死亡率为33.3%;模型3 组动物状况良好,无死亡。结论模型3 组大鼠 局灶节段性硬化特点突出,“单侧肾摘除+分次小剂量注射阿霉素”是建立FSGS 模型的最佳方式,可为FSGS 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