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实体瘤,高发年龄5~10岁。外科手术后辅以全脑全脊髓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对23例髓母细胞瘤术后放疗的回顾性分析,试图探讨放疗效果、影响预后因素和常见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诊断的金标准为病理诊断,取材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病理准确率的高低。我们对2368例就诊患者用间接鼻咽镜在直视下取鼻咽活检,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其中1次活检确诊2273例,其余95例需2次以上活检才确诊,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骨转移癌的放疗止痛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月~2006年1月间收治47例合并骨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放疗止痛的疗效。结果:放疗1周后患者疼痛症状就开始逐步减轻,第4周达高峰,然后趋于平稳。总有效率达87.2%。结论: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作用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林远雄 《黑龙江医学》2010,34(7):524-526
目的评价唑莱膦酸联合放疗在骨转移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04~2009-03间,收治骨转移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40例行单纯放疗,用直线加速器6MV X线照射,放疗剂量30 GY/10F/2W。另一组40例给予放疗,并于放疗前、后应用唑莱膦酸4.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结果唑莱膦酸+放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92.5%,较单纯放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缓解中位时间较单纯放疗组明显延长。结论唑莱膦酸联合放疗能有效缓解骨转移癌患者症状,在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PF方案同步放射治疗鼻咽癌的近期毒副反应。方法 76例鼻咽癌患者进入放化疗同步治疗组,分别在放疗期间的第1、22、43天始接受连续5天的化疗,所用化疗方案:顺铂20mg/m2×5天联合氟尿嘧啶375mg/m2×5天。另选与患者的特征有可比性的75例进入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接受常规分次放射治疗。结果两组的部分近期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PF方案同步放射治疗有较高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姜黄素对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增值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细胞48h时,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CNE-1细胞阻滞在G2/M期,并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结论 姜黄素对CNE-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阻滞细胞于G2/M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根据术后预防复发治疗药物不同,将160例手术患者分为Ⅰ组(屈螺酮炔雌醇)、Ⅱ组(地屈孕酮)、Ⅲ组(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Ⅳ组(安宫黄体酮)。观察四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转归情况、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低于Ⅲ组和Ⅳ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治疗后PBAC评分及复发率都低于Ⅲ组和Ⅳ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用药依从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或地屈孕酮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月经转归,抑制子宫内膜增生,预防切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6岁,因"全身多发斑丘疹4个月余"于2009-1028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入院前4个月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及右上肢多发性斑丘疹,直径1~3 cm,色淡红,无瘙痒、疼痛.后左后颈、右肘部及右胸壁皮下逐渐出现直径为3~7 cm无痛性皮下结节,表面皮肤渐呈暗紫色,无瘙痒、破溃,无发热、盗汗,无体质量下降.运动及洗热水澡后皮肤肿块会增大且颜色加深.外院经"中药"治疗无缓解.右胸壁肿块活检,病理切片经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及香港伊利莎白医院会诊后诊断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