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骨伤科疾病中药用药聚集现象,探索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骨伤科门诊处方600张,符合纳入标准587张,用Excel统计各味中药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SPSS 21.0软件对频数前30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入选处方男女患者比例1∶1.34,年龄介于15~86岁,平均年龄为(45.28±5.69)岁;中药频数统计前30位中药药性以温(微温)性最多,药味以甘(淡)味最多,归经以肝(胆)经最多,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最多。前30位高频中药聚类最优结果分为3类:祛风湿类、补虚类、活血化瘀类。结论:骨伤科中药用药以补虚类最多,与发病人群中老年人占比高相关,且四气五味归经情况与该研究相符。骨伤科常用药以这3类为主,本研究中也发现清热药为高频中药,应与岭南湿热气候相关,临床用药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
研究统计分析《药性赋》收载的248种中药,与《中国药典》2010版药性进行对比分析,对药性表述不同的中药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药性赋》撰者在金元时期对中药药性的认识,与现代理论有较高的接近度。随着历代医家对药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并积累发展,《药性赋》部分中药药性表述与《中国药典》不符,现将药性表述不同的中药列出,为学习《药性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