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移位的髌骨骨折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平均34.5岁.术后第1天开始膝关节被动活动动训练.18例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 18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0.3)个月.根据LysholmII评分平均为85.9,除2例膝关节活动度减少外,其余完全恢复正常.根据Tantlogan测量方法股四头肌萎缩,平均0.8(与对侧对比),没有发生内固定失败及术后感染.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适合于治疗髌骨横形、纵形、斜形骨折,但不适合严重粉碎骨折,手术创伤少,能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外端骨折患者5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7~35岁。均为单侧闭合新鲜NeerⅡ型锁骨外端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4~36 h。  相似文献   
3.
PACS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80年代中期,随着各类新型医学成像设备在医院的使用,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 tem)应运而生。PACS实际上是一个集成系统,由各类成像计算机系统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联而成。这些计算机系统包括放射学成像设备、设备接口、PACS控制器(数据库、归档服务器)及显示工作站。PACS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放射学检查,收集各类医学成像设备产生的数字图像,按照特定策略对图像归档,并根据要求分发其中部分影像供进一步研究和诊断之用[1]。90年代末,PACS的应用范围从放射科扩展到整个医院,应用规模从小型开始向中、大型发展,应用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DHS内固定治疗108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结果优44例,良4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1%。结论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可在各个平面上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三维形态及空间位置,能明确突出物的病理改变形态、部位、大小和关节突、黄韧带、后纵韧带、椎体后缘、神经根、椎管毗邻的关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更具优势,对确定治疗方案和理想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6年6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28例。结果:2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优24例,良2例,优良率92.86%。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牵引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30例牵引器辅助下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者为实验组,同时收集15例独立牵引架辅助下平卧位PFN-A治疗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导针插入失败次数及术中透视次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为(12.6±1.8)个月,评价两组复位质量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导针插入失败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4/15),χ~2=5.512,P=0.018;复位质量及肢体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相比独立牵引架辅助下平卧位PFN-A来说,采用牵引器辅助下侧卧位PFN-A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降低导针插入失败次数,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较好的复位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因此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 ̄2006年7月,我院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08例,年龄61 ̄82岁,平均年龄69岁。结果随访99例,平均1.5年。采用Kuderna疗效评定:优44例,良4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0.91%。结论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DHS内固定治疗108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结果优44例,良4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1%。结论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