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以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为模型,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研究针刺对其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剌组运用噪声结合足底电击刺激的造摸方式,造模同时,针刺组针刺曲池穴、太冲穴进行干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天只做与针刺组相同的抓取刺激.记录在造模前1天、第3、5、7、9、11天大鼠的血压变化,11d后取大鼠左肾.运用Gene Chip Rat Gene 2.0 ST芯片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模型大鼠肾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检测,分别找出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及模型组与针刺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运用GO数据库对各组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造模开始后,空白组血压基本稳定;第3天开始模型组血压开始上升,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出现行为改变.针刺干预第5天开始,针刺组血压低于模型组(P<0.05).芯片分析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共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6个上调,有48个下调;与模型组相比,针刺治疗后差异表达基因有11个上调,有45个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与生物调节,刺激反应,多细胞生物体过程,代谢过程,免疫系统进程,受体活性,调节酶,转运蛋白活性等功能有关.结论 针刺太冲、曲池穴对于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具有一定的降压效应,并可能通过下调Cntn4,Spta1,Mir10,Fbxo15基因来调节血压并对其早期肾脏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小脑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w,5-H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探讨小脑在针刺降压的效应机制。方法 40只9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每组10只;空白组WKY 10只。针前1天及针刺干预的第3、8、13、18、23、27天测量血压。28天后摘取小脑,应用Elisa法检测小脑组织NE、5-HT和NO的含量。结果 (1)血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的收缩压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针前,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各组之间收缩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针后第3天开始至27天,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血压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自针刺后第8天开始至27天,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与针刺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补法组与泻法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自针后第13天开始至27天,针刺泻法组均比针刺补法组血压降低(P0.05)。(2)NE、5-HT、NO: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小脑NE、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NO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NE、5-HT含量降低(P0.05)NO含量升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泻法组NO含量升高(P0.05);与针刺组和针刺补法组比较,泻法组小脑组织NE降低(P0.05),而针刺组与补法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捻转补法和捻转泻法均可有效降低SHR大鼠收缩压;自针后第7天开始,不同针刺手法降压效果出现显著差异,且捻转泻法组比捻转补法组降压效果显著,其降压作用可能与调节小脑,NE、5-HT、NO含量有关,且捻转补法组和泻法组的调节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20岁。就诊日期:2016年1月14日。主诉:晕厥伴头晕1h。现病史:2h前患者进食大量生冷油腻之品,后去闷热澡堂淋浴,1h后突发晕厥,伴咽部异物感,小腹阵痛(此为患者清醒后自述症状),当时未进行任何处理,约2min后神志稍清醒,由同学搀扶前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药堂针灸科就诊。既往脾胃虚弱。刻下症: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唇色青,四肢冰凉,频出冷汗;小腹凉痛难忍,足背痛,喉部憋痒,如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临床诊疗技法丰富,外治法种类尤其繁多,且简便效验,如针灸、推拿、砭石等。目前,针对《内经》外治法的研究尚存在归类不清、记载详略不一、理论浅显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内经》的现代研究,促进中医标准化进程,指导临床,本文对《内经》外治法进行归类拾遗,总结为《内经》外治12法。其中,药物外治法7种,器械外治法5种。多数器械外治法已随着时代变迁成为沉寂技法,其余外治诸法运用亦有不足。但《内经》所载外科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今人当以此为指导,不断挖掘、创造更多行之有效的外治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顶叶皮质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SHR血压调控的中枢作用机制,为捻转补泻效应差异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0只SHR随机等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每组各10只。WKY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对照。除空白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用不同的手法针刺"太冲穴";用无创血压仪测各组大鼠尾压,于针刺前1 d测量1次,针刺第3、8、13、18、23、27日测量。针刺28 d后取顶叶皮质,采用微板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中NO,5-HT的含量,比较各组间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捻转泻法组血压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及其余各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顶叶皮质NO,5-HT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捻转泻法组顶叶皮质NO,5-HT含量较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和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HR顶叶皮质中5-HT含量与NO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其高血压形成的中枢机制之一,对"太冲穴"施以针刺捻转泻法可以使顶叶皮质中降低的5-HT、NO含量得到升高,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中枢5-HT、NO参与了针刺捻转手法对SHR的血压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期DK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主要中医症状积分、血糖、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倦怠乏力、身疲懒言、心烦燥热、口燥咽干、小便频繁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24 h平均血糖(24 h MBG)、餐后2 h血糖(2 h PG)、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探讨其降压效应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不施手法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10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各组采用相应的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区乙酰胆碱(Ach)、毒蕈碱型受体1(M1)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探讨其血压调控机制。方法 10只9周龄WKY大鼠作为空白组对照;40只9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针刺处理27 d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应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海马区Ach和M1的含量。结果捻转泻法组血压下降最明显(P0.05),Ach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针刺组、补法组、泻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针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泻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补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补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补法组、针刺组、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捻转泻法可促进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内降压神经递质的生成,通过升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ch、M1、的含量,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钙离子水平降低,导致血管紧张性降低,达到降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比伐卢定与肝素用于儿童及青少年体外膜肺氧合( ECMO) 抗凝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VIP)等数据库,搜集有关比伐卢定与肝素用于儿童及青 少年ECMO 抗凝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 年9 月5 日,由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纽卡斯尔-渥 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 4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6 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246 例 患儿。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肝素比较,比伐卢定显著降低儿童及青少年ECMO 抗凝患儿的出血事件(RR=0. 30,95%CI 0. 15~ 0. 64,P =0. 002)及卒中率(RR=0. 39,95%CI 0. 18~0. 84,P =0. 02),但病死率(RR=0. 95,95%CI 0. 70~1. 28)、血栓形成发生率 (RR=0. 94,95%CI 0. 34~2. 61)、ECMO 管路干预发生率( RR = 1. 08,95%CI 0. 53 ~ 2. 19)、生存率( RR = 1. 16,95%CI 0. 90 ~ 1. 4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伐卢定可以显著降低儿童及青少年ECMO 抗凝患儿的出血事件和卒中率,在改善病 死率、血栓形成发生率、ECMO 管路干预发生率、生存率方面优势不明显。由于纳入的研究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因此本Meta 分析的证据水平较低,不可避免存在异质性,迫切需要更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