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中医人工智能辨证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应用状况、所面临的挑战,为中医辨证智能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总库1980年-2020年人工智能与中医辨证相关文献,筛选出301篇,以时间为线索,从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对中医辨证算法研究进行分类;以地域为线索,结合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梳理出中医辨证人工智能地域发展态势。结果 通过三个阶段中医辨证算法的比较,机器学习的神经网络、决策树和贝叶斯等算法模型辨证准确率均值在90%以上,适用于中医辨证,未来深度学习与知识图谱在中医辨证方面极具潜力。结论 中医辨证信息化迅猛发展并处于持续深入的状态,但中医文本数据的处理和结构化工作滞后,缺乏评价系统来评判人工智能算法在辨证上的效果,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CYP2D6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的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CYP2D6基因的遗传变异可导致CYP2D6酶活性的不同,从而影响他莫昔芬的代谢,使携带不同基因型的乳腺癌病人对他莫昔芬的治疗反应不同.本文从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代谢、疗效及预后、副反应的关系,CYP2D6抑制剂对他莫昔芬代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何宇  杨汐  燕红  王帅奇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798-3805
背景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因经治疗后疾病持续存在以及复发的风险较高而需长期随访,故探索有效的预测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及随访频次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对DTC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在DTC尤其是局部晚期DT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在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 评估ps-Tg、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和甲状腺球蛋白减少指数(TRI)对DTC(包括局部晚期DTC)患者131I治疗后长期缓解的预测价值,以期个性化管理不同预后的患者,减少预后良好者频繁接受随访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月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遂宁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建立的甲状腺癌患者长期随访的数据库中2004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进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99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甲状腺侵袭情况、淋巴结破裂情况、ps-Tg、s-Tg、TRI)、预后情况。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绘制ps-Tg、s-Tg、TRI预测DTC、局部晚期DTC(T3~T4/Nx~N1期)患者长期缓解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ps-Tg、s-Tg、TRI是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T分期、N分期、ps-Tg情况、s-Tg情况、TRI是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s-Tg预测DTC患者长期缓解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临界值为10.0 μg/L时,其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73.4%;s-Tg预测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846,临界值为1.0 μg/L时,其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74.7%;TRI预测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722,临界值为60.0%时,其灵敏度为77.7%,特异度为72.8%。ps-Tg预测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864,临界值为10.0 μg/L时,其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55.4%;s-Tg预测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859,临界值为1.0 μg/L时,其灵敏度为54.2%,特异度为97.3%;TRI预测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764,临界值为62.5%时,其灵敏度为74.0%,特异度为63.8%。ps-Tg<10.0 μg/L的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ps-Tg≥10.0 μg/L的DTC患者(P<0.05);s-Tg<1.0 μg/L的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s-Tg≥1.0 μg/L的DTC患者(P<0.05);TRI>60.0%的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TRI≤60.0%的DTC患者(P<0.05)。ps-Tg<10.0 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ps-Tg≥10.0 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P<0.05);s-Tg<1.0 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s-Tg≥1.0 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P<0.05);TRI>62.5%的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TRI≤62.5%的局部晚期DTC患者(P<0.05)。结论 当ps-Tg<10.0 μg/L、s-Tg<1.0 μg/L和TRI>60.0%时,可预测DTC患者131I治疗后能够长期缓解;对于局部晚期DTC(T3~T4/Nx~N1期)患者,ps-Tg<10.0 μg/L、s-Tg<1.0 μg/L和TRI>62.5%可预测其能够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TAM)辅助治疗绝经前、雌激素受体(ER)阳性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与TAM活性代谢产物Endoxifen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及其与TAM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方法:57例乳腺癌术后经TAM辅助治疗的患者(绝经前、ER阳性),采用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其CYP2D6基因型,采用LC-MS/MS测定所有患者体内TAM及其活性代谢产物Endoxifen的血药浓度;根据患者自述标记存在治疗不良反应的个体。结果:CYP2D6*10/*10型和*1/*10型受试者体内Endoxifen的血药浓度值分别为(23.55±4.01)和(25.90±3.93)ng/mL,均显著低于*1/*1型受试者(34.82±5.9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0/*10型和*1/*10型之间Endoxifen的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D6*1/*1型组自述无任何不良反应的比例(22.2%)低于突变组(6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D6基因多态性与Endoxifen血药浓度的差异及TAM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根据CYP2D6基因型,可指导绝经前、ER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的TAM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自适应矩估计(Adam)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通过痛经症状,预测对应的中医证型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将5151份中医痛经临床病例组成的真实临床数据集进行数据编码,利用Python的TensorFlow库,构建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的中医证型预测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训练、测试。结果 训练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气血两虚、肝郁湿热等7种证型的预测结果的精准率、召回率和F1分数大部分在0.9以上,在寒湿凝滞和气滞血瘀证型预测上较弱,模型整体准确率为0.89,特异度为0.99,马修斯相关系数为0.87。结论 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的预测痛经中医证型模型整体正确率较高,具有一定临床使用、教学价值,可缩短年轻中医生临床经验积累时间,为下一步优化模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汐  吴斌 《西南军医》2011,(6):1101-1103
CYP2D6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的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CYP2D6基因的遗传变异可导致CYP2D6酶活性的不同,从而影响他莫昔芬的代谢,使携带不同基因型的乳腺癌病人对他莫昔芬的治疗反应不同。本文从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代谢、疗效及预后、副反应的关系,CYP2D6抑制剂对他莫昔芬代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部分地区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命[1].同时每年全球超过10万的恶性肿瘤患者同时伴有肝硬化,因此,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的乳腺癌患者并不少见[2-3],但有关乳腺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尚少.笔者报道1例乳腺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化疗后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探讨亚甲蓝染色定位技术在确定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切除范围中的应用价值。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0月因非哺乳期乳腺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病例术前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认病变边界,观察组以彩超为指引,距离病变边界1 cm以亚甲蓝定位于腺体表面,作为手术切除的边界;对照组单纯依据彩超定位病变边界,在其外侧1 cm于体表标记作为手术切除范围。标本切除后进行剖检,测量最小切缘>0.5 cm的病例数,以及最大切缘>2 cm的病例数,并统计两组切缘情况。术后随访1年内病变复发情况,从手术精准性及术后复发率两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术后全部病例均未失访。观察组中,32例(78.05%)最小切缘>0.5 cm;对照组中,22例(53.66%)最小切缘>0.5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观察组中,11例(26.83%)最大切缘>2 cm;对照组中,23例(56.1%)最大切缘>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2例(4.88%)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对照组9例(21.95%)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采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亚甲蓝定位病变边界指引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切除范围的方法较常规方法在手术精准性及降低术后复发率两方面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