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镰刀菌对太子参品质的影响和太子参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在其煎煮过程中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反式培养法,探讨镰刀菌侵染太子参后DON毒素积累变化及对太子参质量的影响,计算水煎煮后汤液DON毒素的迁移率。结果:受镰刀菌侵染后,太子参表面会形成1层白色菌丝和黑色沉积物,DON毒素在太子参中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受镰刀菌侵染的太子参中总皂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5、2.0倍,而太子参环肽B含量显著降低。镰刀菌侵染太子参20 d后,DON毒素质量分数达到45.40μg·kg–1,DON毒素煎煮后转移率为12.50%~27.90%。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中药材DON毒素限量标准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100种栽培中药材中56种病害及防治用药数据,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病害种类及其用药特征,系统分析了我国中药材生产病害防治用药登记状况及其监测标准的现状。结果显示,根腐病、白粉病、立枯病等14种病害在中药材生产中较为常见;报道的99种农药中化学合成类占比67.68%,生物类和矿物类农药占比分别为23.23%、9.09%;92.93%为低毒类农药,用药相对安全,但生产用药的70%未在中药材中进行登记,超范围用药较为严重;我国现行农药残留监测标准与生产用药的匹配度不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与生产用药的匹配度虽在50%以上,但覆盖的中药材品种偏少,而《中国药典》(2020年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与生产用药的匹配度仅为1.28%。建议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用药的研究与登记,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立太子参药材中14种真菌毒素的同步分析方法,分析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为监测中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提供技术指导。以8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振荡提取1 h,经改良QuEChERS净化剂(0.1 g PSA+0.3 g C18+0.3 g无水MgSO4)净化;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 1.8μm)分离,以0.1%甲酸水和乙腈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分析26份太子参样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状况。所建方法回收率在82.17%~113.6%,RSD<7%,定量限为0.019~0.976μg·kg-1;26批药材中14种真菌毒素的检出率为53.85%,其中杂色曲霉素(ST)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G2(AFG2)、伏马毒素B1(FB1)、HT-2毒素、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检出率分别为38.46%、26.92%、23.08%、11.54%、11.54%、7.6...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指纹图谱的指纹峰面积为参数,探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方法.方法:以黔产川续断为例,对其HPLC指纹图谱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关软件计算指纹峰面积多样性、指纹峰之间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并进行不同种质之间的聚类分析.结果:各指纹图谱峰的峰面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大多数指纹峰面积之间呈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反应了川续断的品质特征;聚类分析显示欧式遗传距离与种质资源的空间距离无关.结论:以指纹图谱为指标对药用植物进行多样性评价,可以揭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规律和结构,同时还能反映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内在质量,与其他研究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该文分析太子参新品种"施太1号"的田间稳定性与适应性,为太子参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选择4个不同种植区域,以"黔太子参1号"(品种)和"SB-C"(品系)为对照,测量农艺性状、药材性状、药材品质等指标,比较3个品种(系)在不同种植区域间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相比2个对照品种(系),18个农艺性状中"施太1号"有10个性状区域间变异系数最小,其他8个性状处于中间;8个药材性状和品质指标中浸出物含量、太子参环肽B含量、50 g块根数、单个块根重、单株药材重5个指标区域间变异系数在3个品种(系)中最小;基于3个品种(系)在4个种植区域间的表型差异,可划分为3类,新品种"施太1号"单独聚为一类,而"黔太子参1号"和"SB-C"存在明显交集。与"黔太子参1号"和"SB-C"相比,新品种"施太1号"在农艺性状、药材性状、药材品质等评价指标方面稳定性、一致性和适应性较好,可作为新品种进行保护、审定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莲龙胶囊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为莲龙胶囊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用TLC法对制剂中半枝莲、红花龙胆、白芷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野黄芩苷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半枝莲、红花龙胆、白芷,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无阴性干扰;野黄芩苷进样量在0.1295μg~0.51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14%,RSD值为1.10%。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莲龙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单株选育法,对目标太子参单株进行株系比较试验,为太子参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材料。方法:以施秉SB-4号种源的8个太子参单株为选育对象,观测植株的27个表型性状、8个产量性状,UV分光光度计检测各株系的多糖含量。对观测结果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比较和筛选,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药材中多糖含量进行评价。结果:因子分析将27个表型性状归属于7个主因子,其中ZT-01,ZT-02,ZT-06,ZT-07株系的综合表型性状较好;8个产量性状可简化为新的3个主因子,以ZT-01,ZT-02,ZT-03,ZT-07株系的综合产量性状较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ZT-01,ZT-02,ZT-05,ZT-08株系的多糖含量显著高于ZT-03,ZT-04,ZT-06,ZT-07株系。结论:从表型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综合考虑,ZT-01,ZT-02,ZT-03,ZT-06,ZT-07表现优良,其中ZT-01,ZT-02株系可作为重点扩繁株系进一步选育;ZT-06,ZT-07株系的株型,主茎节数等表型性状好,可以作为观赏品种选育;ZT-03株系的抗性好,产量高,可以作为抗性品种进行选育研究;ZT-05株系的多糖含量高,翌年继续进行单株筛选。  相似文献   
8.
野外教学环节是药用植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就野外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以及考评体系制定等四个核心板块进行探讨,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搭建公共野外教学基地、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重塑检索鉴定能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改革设计,以提高药用植物学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教学与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萸藿胶囊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萸藿胶囊中山茱萸、淫羊藿、女贞子、桑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萸藿胶囊中马钱苷的含量。结果:山茱萸、淫羊藿、女贞子、桑椹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且无阴性干扰。马钱苷的质量浓度在5.16~41.24μg/m 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9%,RSD=3.0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萸藿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X线平片与CT在脊柱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在临床资料中选取最优方式进行诊断治疗。材料与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使用X线平片与CT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X线平片检查发现68例患者椎体骨折,占所有患者总数的85%;CT检查发现80例研究对象均患有椎体骨折,多椎体骨折34例,椎管狭窄46例。其中胸椎损伤患者36例,腰椎损伤患者20例,颈椎损伤患者18例,胸腰椎损伤患者6例。结论:X线平片与CT检查均为检查脊柱损伤的有效方法,CT检查敏感度较高,能够有效检查脊柱损伤范围和深度,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相对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