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六味地黄丸是著名方剂之一,最早见于宋代钱仲阳之《小儿药证直诀》,脱胎于汉代《金匮要略》所载的八味丸,钱氏在治疗小儿肾虚、肾水不足时,去助阳之附桂,取熟地等六味补阴,名为地黄丸。给后世倡导养阴补肾起了一定的作用,如李东垣的益阴肾气丸(《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宋丹溪的大补阴丸(《丹溪心法、补损》),都由此方脱化而来。本方功用以滋补肝肾为主,并能补脾阴,为三阴并补之方。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的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或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近年来,通过广泛深入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扩大了应用范围,对其应用指征,作用原理,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笔者现将手中所及材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芪建中汤和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虚寒胃疼和脾虚泄泻的常用有效方剂。为探讨两方的作用机制,我们从1980年11月~1981年9月在门诊选择西医诊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及慢性痢疾,中医辨证属虚寒胃疼和脾虚泄泻的患者,分别以黄芪建中汤和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治疗,测定其服药前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_3的指标。现报导如下。一、观察对象及方法辨证标准:凡具有胃脘胀满,隐疼,喜按,喜热怕凉,胃纳减少,或兼嗳气,吞酸,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或细弦者,属虚寒胃疼;凡泄泻日久,腹胀肠鸣,面色萎黄,倦怠懒言,食凉或油腻物加重,舌苔薄白  相似文献   
3.
黄芪建中汤和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虚寒胃痛和脾虚泄泻的常用有效方剂,为探讨两方之作用机制,我们从1980年11月~1981年9月在门诊选择中医辨证属虚寒胃病(西医诊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脾虚泄泻(西医诊为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的患者,分别以黄芪建中汤和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治疗,并测定其服药前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_3的含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结肠炎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因尚未完全了解,因而在治疗上亦缺乏特效的方法。我们运用中医脾胃学说,参照前人辨治“久泻”“久痢”的经验,从1982年4月~1984  相似文献   
5.
以问卷形式对门诊患者和专家进行了有关专家门诊质量、医德医风、收费标准及对专家挂号费档次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提示目前专家门诊的医疗质量是肯定的,绝大多数的专家服务认真热情,大多数病人认为专家门诊收费合理,患者在挂号费档次的选择上以高档次者居多,笔者提出:应加强检查,适度定额,以利于专家门诊的质量保证;限制专家出诊次数,要求专家参加普通门诊医疗答疑,以利于住院医师的培养和防止普遍门诊医疗服务质  相似文献   
6.
脾虚当健,为医皆知,用方以四君子汤为主。然当脾胃虚极,纳化无能,湿滞中阻,是健脾为先?抑祛湿为先?或二者兼施?笔者辨治一例重度脾胃虚弱,湿滞中阻患者,疗效较为满意,不揣冒昧作为临证一得,请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