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制酉阳玄参规范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为酉阳玄参的规范化种植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历代本草考证,明确前胡生长习性和产地分布,为前胡人工栽培和药材质量性状提供依据。根据历代本草记载的前胡形态、生长习性、产地、收获加工、药材性状的描述,分析前胡生长习性和产区分布。历代本草记载表明,前胡株高30~60cm,根为圆锥形,细青紫色,白花,春季出苗,七月开花,八月结种子;分布于气候较为湿润地区,主产现今浙江、江苏、安微、河南、河北、湖北、陕西、江西、四川贵州等地,以浙江省湖州区、杭州和江苏苏州、宜兴地区为最好,与今前胡主要栽培产区较为接近。前胡收获期为2月或8月(农历),暴干,以前胡柔软、色白兼黄、根润实者为好、气香者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玄参斑点病、斑枯病、轮纹病3种叶部病害的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探索其发病规律及防治药剂的筛选,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主要玄参产区,对叶部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玄参叶部病害田间病株率达100%,平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1.2%、59.3%,其中斑点病的田间危害程度最高,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42%、65.7%、72.6%;玄参叶部病害危害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危害程度依次为:4000株/亩3000株/亩2000株/亩;玄参叶部病害发生及危害程度与种植方式相关,以连作方式平均病情指数最高达45.03%,轮作与生荒地种植方式较低。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400 g·L-1)乳油1000倍液防治叶部病害效果最好,田间防效达74.3%。结论:3种叶部病害均有发生危害,以斑点病危害最为严重,利用氟硅唑(400 g·L-1)乳油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编制酉阳玄参规范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为酉阳玄参的规范化种植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蒿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青蒿不同种源,生育期的不同处理栽培比较,寻找青蒿的栽培技术措施.方法 开展野生青蒿与家种青蒿栽培,青蒿播种量,移栽期,青蒿不同苗龄移栽,青蒿摘尖等试验.结果 青蒿应野生驯化栽培,育苗亩用种150 g较为合适,移栽期为6月下旬,生育期生长至1 m时摘尖,可提高产量.结论 青蒿应野生驯化栽培,加强管理.采用有性繁...  相似文献   
6.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a Linn又名珍珠草、阴阳草,为大戟科叶下珠属一年生草本,以全草入药,主要含木脂类、黄酮类成分,具有解毒、消炎、清热、止泻、利尿功效.叶下珠野生变家种的研究,尚未见不同贮藏时间对叶下珠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7.
<正>云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为菊科多年生高大草木植物,高1~2.3 m,多栽培于海拔1 500~3 000 m的高寒山区,主产云南、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别名木香、广木香,以干燥的根入药,是载入中国药典的常用中药。具有健胃消胀、调气解郁、止痛安胎功效,能行气化滞、疏肝、健胃,是治疗一切气痛、停食积聚、胸满腹胀、呕吐、泻痢等的大宗  相似文献   
8.
<正>根腐病是白术生长的重大病害,常引起白术根茎腐烂和大量死苗,重病田死苗率高达50%以上,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根腐病为土传病害,防治困难,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本文通过探索不同农艺措施对白术根腐病的影响,筛选有效的药剂,使白术根腐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施肥量对盾叶薯蓣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提高盾叶薯蓣产量的科学施肥技术。方法各处理间施用的肥料种类和总数量相同,而不同时期的施肥量不相同,找出处理间的产量差异。结果每667m2一次性施用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N13P17K15≥45%)50.0kg,作促根肥或底肥的产量最高,其他处理次之,最差是不施肥的。结论以一次性施促根肥和底肥为好,既能大幅度提高经济产量,又能减少生产费用投入,该技术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槲蕨愈伤组织诱导条件和增殖培养条件进行了探讨。方法以槲蕨幼嫩根茎、孢子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培养,并对愈伤组织生长量和培养过程中的褐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 1/2MS+2,4-D 1.0 mg/L+NAA 0.5 mg/L+6-BA 0.3 mg/L+Vc 10 mg/L为诱导槲蕨愈伤组织的较优培养基,1/2MS+2,4-D1.0 mg/L+6-BA0.5 mg/L+Vc 10 mg/L为槲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较优培养基。结论槲蕨幼嫩根茎能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但诱导率和增值率较低;添加Vc能较好地控制培养过程中的褐化问题,诱导培养20 d转移继代亦能较好地控制褐化的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