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市售的韩国超声骨密度仪(型号为OsteoProUBD2002A)进行改进,设计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作为控制芯片的高精度超声骨密度仪,克服其准确度不高及检测速率低等问题。方法该系统以FPGA芯片XC3S250E-4为核心,采用MAX1449芯片进行模数转换,使用K6T4016V3C—TF70进行数据存储,通过USB芯片FT232H进行数据传输。最后对系统的传输速度和整体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实验结果证实该系统采样率高,数据传输速度快。结论该高精度测量系统是超声骨密度仪性能提升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 QRS波群的检测是心电图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在嵌入式QT环境下实现了一套QRS波群实时检测与分析系统.方法 系统采用四点平均对ECG信号进行滤波,再对ECG信号的一二阶差分值进行平滑处理,然后在较短时间窗内实现QRS波的实时精确定位.最后采用MIT-BIH标准数据库对算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MIT-BIH标准数据库中的绝大部分心电数据,改进后的算法有96%以上的准确率,运行时间在1ms左右.结论 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满足远程终端对准确率和运行时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杨恋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97-19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管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5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均未发生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呼吸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科学、细致、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呕吐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化疗方案相同患者80例将其随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汇总刘化疗患者进行会干预可降低呕吐反应的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移植受到伦理和法律的限制,干细胞研究一度陷入困境.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是通过将特定的转录因子导入体细胞而产生的一类细胞,其具有与ESC相似的特征,而且回避了伦理问题和免疫排斥反应,使得其成为最理想的ESC替代者.尽管目前关于iPSC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其诱导效率和安全性问题仍有待解决.文章就iPSC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现状、机制及其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梗死瘫痪患者接受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语言训练。结果:步行恢复率53.85%,坐位、站立位达到平衡84.62%,语言恢复率86.54%。结论:早期、及时、有效、个体化、系统化的肢体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有利于脑梗死患者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修复并改善神经功能.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有着潜在的广阔前景.文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及特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PND)对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3月—2014年3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确定并分析内分水岭梗死、外分水岭梗死及混合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征。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同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D与脑分水岭梗死90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9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其中外分水岭梗死患者43例,内分水岭梗死36例,混合分水岭梗死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内分水岭梗死及混合分水岭梗死PND发生率明显高于外分水岭梗死[分别为36.1%(13例)、50.0%(5例)、16.3%(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28例(31.5%)患者90 d预后不良,90d mRS为(3.4±1.0)分。预后不良患者梗死类型与预后良好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中,以内分水岭梗死患者较多,占50.0%(14例),而预后良好患者中,以外分水岭患者较多,占57.4%(35/61)。预后不良患者PND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57.1%(16/28)比14.8%(9/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校正混杂因素后,PND与脑分水岭梗死90d预后不良独立相关(OR=6.969,95%CI:2.451~19.869;P0.01)。结论相比于脑外分水岭梗死,梗死部位累及内分水岭的患者较易发生PND,且PND与90d预后不良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