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52年Carter和Saypol用腰穿针完成首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至今已50余年,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无论在操作技术、器械及医生的临床经验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临床应用也日趋广泛,尤其在恶性肿瘤所引起的黄疸病人中,胆道介入治疗更成为首选方案[1]。其适应证:(1)以  相似文献   
3.
手术是外科病人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手术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会影响手术、麻醉的正常进行.因此,为减轻病人手术、麻醉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我们围绕手术、麻醉前后采取积极的预防,通过手术、麻醉前期作好护理评估,了解病人经历,熟悉手术方案,掌握心理状态,围手术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等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诊断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价值.方法:分析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重点观察子宫的位置、轮廓形态、测量体积大小,观察妊娠囊的位置.结果:完全纵隔子宫合并妊娠10例,妊娠囊着床在纵隔右侧宫腔6例,左侧宫腔4例;不完全纵隔子宫合并妊娠6例,妊娠囊着床在纵隔的右侧宫腔4例,左侧宫腔2例.纵切子宫见内膜延续不完整,可见两条内膜回声,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自子宫一侧将探头慢慢扫向对侧则先见一宫腔,然后消失再出现一宫腔;横切子宫见宫底横径较宽,妊娠囊偏于一侧宫腔,宫体内中央见条状的衰减分隔带,纵隔子宫的宫腔呈V字形,不全纵隔子宫宫腔呈Y字形.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很好显示出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形态学特征,对纵隔子宫引起的不孕症史、反复流产、不明原因的早产、胎位异常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兔脊椎与脊髓结构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和表现。方法对17只健康家兔的脊椎与脊髓结构进行磁共振矢状面和横断面检查,并总结分析其成像方法和表现。结果17只家兔在全麻下采用高场MRI扫描仪、头线圈、薄层扫描,均成功完成脊椎与脊髓结构的磁共振检查,选用体重≥2.0kg的家兔和采用仰卧体位有利于脊椎与脊髓结构的显示。结论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家兔的脊椎与脊髓结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今后可用来研究家兔脊椎与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参数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对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胸、腰椎体骨质疏松伴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ACF)40例(69个椎体)、胸、腰椎体恶性压缩性骨折(MCF)40例(85个椎体)和36例与病变组年龄、性别相适配的正常腰椎进行钆剂T1 WI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绘制压缩椎体和正常椎体的TIC并计算压缩椎体的峰值增强百分率(Emax)、增强斜率(ES)和到达峰值时间(TTP).结果 骨质疏松急性压缩性骨折组、恶性肿瘤压缩性骨折组与正常对照组间Emax、ES、TIT分别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1997、9.7389、10.9449、9.7517、4.1366、6.4634,P值均<0.01),但是骨质疏松急性压缩组与恶性肿瘤压缩性骨折组间Emax、ES、TTP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4998、1.2259、2.3905,P值均>0.05).TIC类型在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组间分布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3.006,P<0.001).骨质疏松急性压缩性骨折组的E型.TIC所占比例最大,达80.0%(32/40),恶性肿瘤压缩性骨折组的D型TIC所占比例最大,达40%(16/40).正常对照组无1例表现为E型TIC.C型和D型TIC在正常对照组分别占38.89%(14/36)和61.11%(22/36).E型TIC对骨质疏松急性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67.5%、准确性为73.75%、阳性预测值为71.11%、阴性预测值为77.14%.D型TIC对恶性肿瘤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为40.0%、特异性为97.50%、准确性为68.75%、阳性预测值94.12%、阴性预测值为61.90%.结论 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首过效应的峰值增强率、增强斜率和峰值到达时间参数并不能有效鉴别骨质疏松急性压缩性骨折和椎体恶性肿瘤伴压缩性骨折,但是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对鉴别诊断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机制。方法: 17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介入治疗后再行肿瘤切除,另 22例行单纯手术切除。对照分析2组肾母细胞瘤样本中细胞和间质的变化,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 法) 检测瘤细胞凋亡,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细胞P53、Bcl-2 和Bax蛋白的表达。术后随访2年以上。结果: 介入组与单纯手术组的肿瘤坏死区域平均面积分别为60%、15 %(Uc = 2.84);肿瘤组织呈X3、X4退变者分别为58.8%(10/17)和4.55%(1/22)(2c= 11.4)、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中、重度变化者分别为64.7%(11/17)和18.2%(4/22)(Uc = 2.72)、淋巴细胞侵润者分别为70.6%(12/17)和18.2%(4/22)(2c=10.9),2组有显著差异(P<0.01);介入组肿瘤细胞分裂指数的中位数为0.2/10高倍视野,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的1.4/10高倍视野(Uc = 54.50 ,P<0.01);94.9(37/39)的病例中均有不同数量的阳性凋亡细胞出现。介入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的中位数为25.9/10高倍视野,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的12.8/10高倍视野(Uc = 117.00,P<0.05)。P53和Bcl-2蛋白表达与瘤细胞凋亡及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但Bax 蛋白在介入组瘤细胞表达率(80.0%)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40.0%),差异显著(P<0.05)。介入组2年无瘤生存率为73.3%(11/15),单纯手术组为42.9%(6/14)。结论: 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由Bax蛋白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 不同用药时间和途径对肝脏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犬12只,经左小隐静脉注射Lipo-PGE11 μg/kg,速度均为0.05 μg·kg-1·min-1。分别于0 min、5 min、15 min、30 min后行肝脏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I)扫描,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 (portal vein perfusion,PV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对照分析不同时间Lipo-PGE1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选取健康成年犬24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外周静脉用药组、肝动脉组、肠系膜上动脉组。Lipo-PGE1的用药量均为1 μg/kg、用药速度均为0.05 μg·kg-1·min-1,0.9%生理盐水用量为20 mL。各组用药5 min后行肝脏CTPI,比较分析不同途径给予Lipo-PGE1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 经外周静脉注射Lipo-PGE10 min、5 min、15 min、30 min后CTPI测量的HAP(mL·min-1·mL-1)分别为:0.22 ±0.65、0.24±0.65、0.22±0.69、0.22±0.06;PVP (mL·min-1·mL-1):1.22±0.40、1.88±0.59、1.55±0.55、1.29 ±0.57;TLP (mL·min-1·mL-1)分别为:1.44±0.42、2.12±0.61、1.77±0.56、1.51±0.58。方差分析显示HAP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F=0.249,P>0.05),而PVP、TLP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F=3.812,P<0.05)、(F=3.805,P<0.05)。5 min组PVP、TLP增加最为显著,15 min、30 min时两者仍处于高值水平。对照组和外周静脉组、肝动脉组、肠系膜上动脉组的HAP (mL·min-1·mL-1)分别为:0.22±0.06、0.24±0.06、0.31±0.07、0.26±0.05;PVP (mL·min-1·mL-1)分别为1.28±0.38、2.33±0.41、2.37±0.55、2.83±0.94;TLP (mL·min-1·mL-1)分别为:1.50±0.40、2.57±0.42、2.67±0.58、3.09±0.94。方差分析显示HAP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F=2.248,P>0.05),而PVP、TLP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F=6.892,P<0.01)、(F=7.802,P<0.01)。经肠系膜上动脉给药较其它途径给药PVP、TLP增加趋势更为显著。结论: Lipo-PGE1能显著增强肝脏血流灌注,且主要影响门静脉灌注分量,介入技术可为快速改善肝血流灌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子宫良性病变经腹超声导引病理活检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导引病理穿刺活检诊断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62例诊断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经腹B超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对于单发病灶,行病灶多点穿刺活检。对于多发病灶,行各病灶的多点穿刺活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超声、磁共振检查。比较病理活检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成功进行穿刺病理活检,穿刺成功率为96.8%(60/62),病理诊断率为100%(60/60),诊断子宫肌瘤52例,子宫腺肌症8例。2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穿刺不成功。活检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经腹穿刺病理活检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中长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110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治疗,并追踪观察,追踪时间48~72个月,采用经阴道彩色超声复查,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液(51例)和聚乙烯醇微粒(直径350~700μm,59例),观察其中长期临床疗效,并发症,性激素变化,怀孕妊娠分娩和肌瘤的再发情况等。结果110例均进行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月经量过多症状改善有效93/94(98.93%),压迫症状改善26/26(100%)。子宫体积减少51.5%±3.1%(t值2.861,P<0.01)。肌瘤体积减少64.2±6.6%(t值2.664,P<0.01)。栓塞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和雌二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栓塞后腹痛6/110(5.5%);发热90/110(81.8%);阴道出血95/110(86.4%);血尿11/110(10.0%);膀胱误栓1/110(0.9%);短暂性闭经3/110(2.7%)和卵巢衰竭永久性闭经3/110(2.7%)。手术失败率1/110(0.9%),肌瘤栓塞后2年再发率为4/110(3.6%)。栓塞后5例子宫肌瘤患者7次怀孕,其中4例患者分娩4次,同一患者先后人工流产3次,怀孕期间和分娩后,B超复查没有发现子宫肌瘤增大或出现新发子宫肌瘤。结论子宫肌瘤栓塞的中长期疗效肯定。子宫肌瘤栓塞后有一定的再发率。子宫肌瘤栓塞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轻。子宫肌瘤栓塞后妊娠和分娩仍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