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巨成 《国医论坛》2009,24(4):15-16
“引火归原”法是祖国医学在临证治疗中所创立的独特治法之一,在现代医学突飞猛进发展的当今社会,随着临床疾病日益表现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医的辨证施治手段也面临着多重考验,甚至受到现代医学某些潮流的抨击和质疑。而笔者认为“引火归原”法恰恰是中医博大精深理论在临证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它在中医临证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在数千年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多种流派和学说。古代医家关于“痰证”与“瘀证”的论述颇多,而其中“痰瘀同源”的理论又明确地将“痰”与“瘀”在致病病机上联系起来去探究治疗临床上的疑难杂症,这无疑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巨成 《国医论坛》2009,24(1):37-37
中医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法,博大精深,其中,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各中医流派所推崇。  相似文献   
4.
首先,辨证论治是中医解决临床病证的核心手段和方法,它是以人体的整体观念为前提,不单着眼于疾病的局部现象,而是重视疾病的整体状态及相互关联性,从而达到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双向调节作用"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巨成 《北京中医药》2008,27(11):860-861
"双向调节作用"是中医学调节规律中重要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内经>中强调的"节阴阳而调刚柔""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等等,都是阐明人体内部生克制化的规律,也就是抑制与促进的双向调节规律.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当今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进的影响下,中医学也在传统制剂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吸取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与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医疗实践,不断推出适应现代医疗所需要的速效、高效及长效的中药制剂,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临床疗效。但随之而来的中药剂型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需要引起广大中医同道的思考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国医药学报》编辑部和浙江省中医学会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防治过敏性疾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4月26日—2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对中医药防治过敏性疾病作了专题研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9篇,遴选29篇作大会交流,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复方丹皮酚滴丸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按信封抽取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复方丹皮酚滴丸组(丹皮酚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给予相应药物治疗2周。观察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改善率,同时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IL-6、TNF-α及MCP-1水平。结果 丹皮酚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通心络组(76.7%)和常规组(73.3%)(P<0.05,P<0.01),3组间心电图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皮酚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及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低于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均P<0.05)。常规组和通心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皮酚滴丸在缓解不稳定心绞痛症状、降低炎症介质水平等方面疗效优于通心络胶囊及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杨巨成 《北京中医》2008,(11):860-861
“双向调节作用”是中医学调节规律中重要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内经》中强调的“节阴阳而调刚柔”“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等等,都是阐明人体内部生克制化的规律.也就是抑制与促进的双向调节规律。  相似文献   
10.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护脾胃在中医治疗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在临床治疗中均非常重视顾护脾胃。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肇始,李东垣创升补脾阳学说,叶天士创柔润胃阴学说,代有发挥。这些学派在中医治疗中均强调脾胃的调理,主张治疗疾病的核心为不论补虚泻实,皆当护脾为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