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cl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的严重心脏病,其发病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随时危急生命,早期确诊对决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淀粉酶A蛋白(SAA)及CD64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对象,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的10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抗感染治疗前及治疗后恢复期检测观察组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PCT、SAA及CD64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IL-6、IL-8、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期的IL-6、IL-8、CRP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前的PCT、SAA、CD6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期的PCT、SAA、CD64均比治疗前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CRP、PCT、SAA以及CD64水平的改变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及判断病情变化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应加强上述指标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3.
任新明  杜彦懿  李想  白永泽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0):757-758,F000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酶(ALP)染色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改良的偶氮偶联(Pearse)法对11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ALP染色、阳性率积分并进行判断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ALP染色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ALP积分均低于正常,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中ALP积分均高于正常。并显示对照组阳性率、积分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率、积分比较P<0.01,与感染性疾病阳性率、积分比较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ALP染色在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中有重要的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改变.方法:对75例大量输血患者进行血清钾、钠、氯、钙和抗凝全血分析.结果:有20%的患者出现低钾,36%发生低钙血症,并且有25.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大量输血后,要及时检测电解质,掌握机体酸碱平衡状况,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黏附分子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骨折延迟愈合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象,选取骨折正常愈合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检测并比较2组的血液流变学、血清黏附分子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骨折1周时,2组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浆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6周、12周时,观察组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浆黏度逐渐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1周时,2组的sICAM-1、sVCAM-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6周、12周的sICAM-1、sVCAM-1逐渐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1周时,2组的IGF-1、PDGF、AL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骨折6周、12周的IGF-1、PDGF、ALP逐渐升高,且观察组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清黏附分子及骨代谢指标均存在异常,建议加强上述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发病规律。方法:对前来我院就诊的患儿粪便使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结果:151例0~5岁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34例,总检出率为22.5%。且1~2月和11~12月检出率分别为51.9%(14,27)、51.7%(15,29)。年龄6月-2岁患儿阳性率百分比79%。结论:0~5岁急性腹泻患儿22.5%是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是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源之一,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2月和11~12月的秋冬季节,做好患儿A群轮状病毒的常规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涂片镜检法与培养法在结合分支杆菌阳性检出结果及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85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做涂片镜检和培养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8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痰涂片阳性480例,培养阳性564例,涂片阳性而培养阴性(简称为涂阳培阴)116例,涂阴培阳200例,涂阳培阳364例,涂阴培阴506例。初治658例,涂片阳性215例,培养阳性324例。结论:痰涂片镜检法与培养法两种检查技术在确诊肺结核病例中可以互补,但不可代替,培养检查的阳性率明显优于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