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癔症是大脑皮质遭受强烈刺激而引起的皮质和皮质下中枢机能失调 ,属神经官能症。多见于成年女性 ,少年儿童也可发病[1] 。作者曾接诊一例表现为视力障碍的儿童癔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刘× ,女 ,1 0岁。因双目突然“失明” ,于 2 0 0 0年 5月 2 3日到我科就诊。询问病史 ,患儿在上体育课时摔倒 ,下肢着地 ,随后即视物不见 ,被老师送往当地卫生院 ,认为病情严重 ,家长及老师急带患儿到我科就诊。检查 :全身一般情况良好 ,下肢仅为皮肤擦伤。双眼视力黑蒙 ,双眼瞳孔圆 ,正常大小 ,对光反应灵敏 ,双眼前节及眼底正常。疑有精神因素影响 ,悄设一…  相似文献   
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由于虹膜表面及前房角形成新生血管或新生血管膜导致小梁网阻塞和周边虹膜前黏连,引起眼压升高,根本原因是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或炎症而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最多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55眼,分为研究组(24例27眼)和对照组(24例28眼),分别接受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3个月内两组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32.40±3.80)min,对照组为(46.64±5.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时有24眼眼压为6~17(10.3±5.3)mmH g(1 kP a=7.5 mmH g),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眼压均正常,其中1个月时为(9.5±4.8)mmH g,3个月时为(9.4±3.3)mmHg;对照组术后1周时22眼眼压为6~17(10.0±6.2)mmH g,术后1个月时眼压为(13.0±5.5)mmH g,3个月时眼压为(13.4±5.9)mmH g;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视力恢复程度的构成比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眼前房出血,对照组5眼且有2眼合并周边脉络膜局限性脱离。研究组术后1眼浅前房并迅速恢复,而对照组15眼浅前房,最迟6 d后恢复。研究组术后功能性滤泡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眼压控制更理想,术后并发症更少,可结合患者经济情况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据统计可达到2%~5%,其发病与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接触粉尘油烟等因素相关。日光中的紫外线推测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翼状胬肉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为此,国内外眼科工作者不断进行研究实践。本文就该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文献综述,希望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李鸿翎 《临床医学》2008,28(2):112-1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FFA)对眼底疾病的诊治有着重要价值,在眼科已得到广泛的应用.FFA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已有报道,多为轻中度反应,为更多引起眼科医师的重视,本作者将所作的819例FFA检查中所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3岁,农民。双眼视力下降2a余,无红肿疼痛.于2004年4月6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检查:双眼视力0.3,双眼前节正常。双眼视盘界清色正,黄斑区可见中心部残存卵黄样物质,四周呈吸收状。视野示双眼中心暗点。散瞳行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示:双眼黄斑区不规则的透见荧光与荧光遮蔽混杂在一起的影像。视盘及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无异常。未做特殊治疗。其家族中无同样发病史。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血管是全身循环系统的末梢部分,视网膜静脉阻l塞是眼底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较好疗效,本文报道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泪小管断裂植入硬膜外麻醉管和双泪小管环形硅胶管后再行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泪小管断端后,28例植入硬膜外麻醉管,30例植入双泪小管环行硅胶管,均放植3~6mo后拔管。结果:两者均复查6mo,泪小管断裂植入硬膜外麻醉管和双泪小管环行硅胶管均效果良好。结论:泪小管断裂植入硬膜外麻醉管和双泪小管环形硅胶管均效果良好,但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李鸿翎 《医药导报》2002,21(11):729-729
目的:探讨0.2%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用0.2%氟康唑滴眼液滴眼及0.5 mL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9例.结果:9例中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愈合,前房积脓消失,角膜染色阴性.结论:0.2%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李鸿翎 《眼科新进展》2006,26(9):715-7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于2005年11月15日因右眼发红,胀痛,视力下降2月余就诊。在当地曾滴用散瞳剂、皮质激素眼液,视力无明显提高。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1.0。眼压:右眼13mmHg(1kPa=7.5mmHg),左眼17mmHg,右眼前房闪辉( ),浮游物( ),瞳孔药物性散大,晶状体清,玻璃体混浊(),隐约可见视网膜血管,视网膜轻度水肿,细节难辨清。左眼正常,全身一般情况良好。24日患者视力急剧下降。检查:视力:右眼手动/10cm,左眼0.7,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闪辉( ),尘状KP(),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B超检查证实右眼视网膜脱离。眼压:右1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