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和剂局方》为泻肝火、利湿热的代表方剂 ,主治肝胆实火或湿热所致的一切病证。由龙胆草、黄芩、棰栀子、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组成 ,该方泻中有补 ,疏中有养 ,既能泻肝火、清湿热 ,又能养阴血。肝火泻 ,湿热清则诸证自解。笔者在临床中对治疗带状疱疹、急性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肝炎、急性疱疹性角膜炎、高血压等肝经实火、湿热内蕴者 ,对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急性盆腔炎、急性睾丸炎、阴囊湿疹等属于湿热下注者 ,用本方随证加减 ,收到了异病同治的效果 ,举例如下 :1 带状疱疹患者女 ,5 0岁。 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予以加减身痛逐瘀膏外敷联合强阿片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本院40例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患者(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操作下,使用加减身痛逐瘀膏外敷。观察两组疼痛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中度疼痛数据为(4.11±0.43)分、(2.28±0.3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使用加减身痛逐瘀膏外敷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临床价值较高,可显著改善病情,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知芪益肾汤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检测血糖、UAER、Ccr,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及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知芪益肾汤组UAER、Ccr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1),且肾脏CTGF及TGF-β1阳性表达相对面积较糖尿病组明显下调(P〈0.01)。结论早期应用知芪益肾汤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腮腺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十余年临床工作中,选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腮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1~8岁儿童,男32例,女28例;病程最短3d,最长30d;急性化脓性腮腺炎3例。2治疗方法自拟清热解毒散组成:胡黄连、吴茱萸各等分,共研细末,7...  相似文献   
5.
李金萱  丛艳 《河北中医》2010,32(12):1822-1823
<正>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病症,以感受六淫时邪所致的以发热为主要证候的一类病症。西医治疗效果不佳。2007-05—2009-05,我们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寒型126例,并与西药治疗12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金萱 《河北中医》2009,31(5):681-681
2003—03--2008—03,笔者采用抑肝扶脾补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40岁13例,40一60岁18例,〉60岁17例;病程最短5年,最长30年。1.2诊断标准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由美国“罗马标准”基金会修订)确诊。①腹痛或者腹部不适(疼痛以外的不舒服感)反复出现而且持续至少3个月。  相似文献   
7.
从费伯雄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入手,对其以<黄帝内经>为根源,推崇李东垣学术思想,重视脾肾功能、调养情志,注重食疗的"醇正" "缓和"为特色的医学思想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痹效灵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做客观评价.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骨痹效灵汤,2次/d,口服;对照组口服步长祛风止痛胶囊,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对照组为66.1%.2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作者运用中药内服和外涂,配合西药转移因子治疗扁平疣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34例均为门诊病人。男9例,女25例;年龄5~15岁8例,6~30岁19例,31~46岁7例,病程2周~4年。一般在半年左右,经其它中西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显著。 治疗 (1)中药治疗:病人全部内服消疣方(自拟),方剂组成:板兰根30g,木贼草15g,紫草12g,生苡仁30g,苦参15g,桃仁9g,红花9g,炮山甲9g,生牡蛎30g。初起瘙痒甚者加白癣皮,马齿苋,疣体较硬者加昆布,海藻,夏枯草;病程长者加黄芪,党参,川芎。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另取其药渣涂擦疣体,每次15分钟。(2)西药治疗:所有病人在用中药治疗的同时,注射转移因子,隔日肌肉注射一次,每次3单位/2ml。中西药结合治疗二周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10.
热因热用、塞因塞用法临证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热因热用、塞因塞用”法即属反治法范围。“热因热用”是指用热性药物治疗真寒假热证的方法,而“塞因塞用”法是用补宜药治疗闭塞不通病症的方法,实为治本之法。1热因热用法病例1,男,45岁,1990年11月初诊,诉口腔溃疡数年,反复发作,发则灼痛流涎,寝食难安,曾服清热泻火药,核黄素及抗生素等药,局部外擦锡类散、冰硼散无好转,溃疡面反扩大、增多。查见口腔粘膜及舌边散在溃疡,大小不等,上有脓苔,周边微红肿,舌淡苔白,脉沉细弱。用附子理中汤加减,三剂后病人灼痛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