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达周 《右江医学》2006,34(1):33-34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减压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46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半环形减压。椎弓根器械内固定。根据伤情和手术方法不同,分别行椎板关节突、椎体间、半椎板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6个月,平均2年2个月。CT显示椎管矢状径基本恢复正常,硬膜囊前方无受压现象,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完全瘫(A→B)为11.1%,不完全性瘫为100%。结论后方入路环形减压能一次性清理脊髓马尾周围致压物,减压充分,固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人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EA)、进行MUC1、MUC6的检测,揭示上述2种因子在BE、E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经胃镜、病理确诊的BE患者50例,取其粘膜作为BE组,取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EA标本25例,作为EA组。分别取正常食管鳞状上皮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标本中MUC1、MUC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BE组MUC1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P<0.01),而低于EA组(P<0.01);BE组MUC6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P<0.01),且高于EA组(P<0.01)。②MUC1蛋白的表达与EA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EA病理学分期呈正相关(P<0.05);MUC6蛋白的表达与EA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MUC1、MUC6的表达变化可能与BE、E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MUC6与EA的某些临床病理因素相关,监测这些指标可能为EA的诊疗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向肠腔内突出的结肠憩室,形态上类似肠息肉,易被误诊而切除,导致术后医源性肠穿孔、感染等不良事件。本文报道了1例拟行新型冷切除术治疗的“肠息肉”病例,术中黏膜下注射含亚甲蓝的溶液后抬举不良且无明显界线,继续注射后病灶处的内镜下表现异常,最终诊断为 “息肉样”肠憩室,从而避免了误切。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在某部军人中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部队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军人Pu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方战区某地6160名军人进行PU症状及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进行胃镜精查、Hp检测。结果 军人PU相关症状发生率(Sc≥5分)18.60%。标化后的PU患病率12.78%,其中军龄1年、南方籍、装甲部队军人PU患病率高。Hp感染率62.67%。Hp感染(OR4.60)、吸烟(OR3.8)、持续高强度军事训练(OR4.3)、驾驶战斗车辆(OR6.0)、经常精神紧张(OR3.7)等与PU症状发生的关系较大。辛辣饮食、常饮牛奶、是否独生子女等与PU发生无关。结论 军人PU患病率及Hp感染率均较高。军人PU发病情况在不同军龄、兵种、入伍前地域之间存在差别,Hp感染、军事训练、精神因素、某些不良生活习惯等与军人PU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数在青年时就发展为多发腺瘤性结直肠息肉。任其发展,必然进展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目前认为最安全的预防FAP患者发展为CRC的方法,就是当息肉发育时外科手术切除结  相似文献   
6.
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对实验性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和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纵形切开大鼠胃幽门括约肌 ,制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实验模型并分组喂饲铝碳酸镁或硫糖铝 0 5g·d-1。 2wk或 4wk后取鼠全胃分送病理光镜与电镜检查。临床研究以胃镜下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 ,随机接受铝碳酸镁或硫糖铝治疗 ,并逐日记录临床症状 ,其中治疗组有 30例于治疗 2wk后作胃镜复查。结果 :临床观察见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wk显效率达 42 36 % ,总有效率为 89 6 5 % ;2wk的治疗显效率达 70 5 7% ,总有效率为 10 0 % ;铝碳酸镁的 1wk疗效与硫糖铝2wk疗效相似 ,明显优于硫糖铝对照组 (P <0 0 1) ;胃镜复查见胆汁反流和胃黏膜糜烂均有明显的好转。实验大鼠的病理光镜与电镜检查结果也见铝碳酸镁的疗效优于硫糖铝对照组。结论 :铝碳酸镁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食管腺癌与贲门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两者的异同点。方法回顾、对比分析本院4年间收治的48例原发性食管腺癌,322例贲门癌的年龄和性别分布、主要症状、病理类型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早期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腺癌、贲门癌多好发于老年男性。除食管腺癌的反酸及烧心症状的发生率(52.1%)高于贲门(24.2%)外,其他症状发生率两者相近。食管腺癌、贲门癌早期诊断率分别是8.3%和16.1%。食管腺癌、贲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1.3%和77%,根治性切除率为70.8%和68.3%。结论食管腺癌与贲门癌在一般临床特征上相似,但淋巴结播散类型不同。食管腺癌与贲门癌早期诊断率低,但手术切除率仍然较高,对其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8.
小儿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上较常见,大多数经手法复位均能成功,但仍有少数部分失败,需施行手术治疗。笔者自2000年月1月~2004年6月,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针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四诊是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观察与询问所得到的认识,并不能完全反映疾病客观实在本身,而是主体以一定的学科理论为参照对客体实在的一种规定。面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西医利用因果关系寻找产生症状体征的根本原因,当一种原因可以解释全部症状体征时,逻辑判断就形成了。中医四诊则是对症状体征的形(声)之象进行抽象,并将抽出来的症“象”放在阴阳、五行等理论的逻辑网络中比类,从而得出症状体征的病理意义。但是临床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却又使中医医师不得不重新思考四诊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中医师给予开些药方,而是迫切想知道自己患的是何病?如何治疗?预后如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治疗Barrett食管(BE)患者的疗效,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食管中p53、p16的表达改变,探索各种治疗方法产生效果的可能机制。方法BE患者75例,分为4组,(1)对照组(A组):未给予治疗。(2)抑酸药组(B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2/d。(3)胆汁吸附剂组(C组):口服铝碳酸镁1000mg,3/d。(4)抑酸药 胆汁吸附剂组(D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2/d;铝碳酸镁1000mg,3/d。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取食管黏膜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采用SABC免疫组化检测p53、p1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各治疗组的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相比,症状缓解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的BE黏膜均未见明显缩小。各药物治疗组p16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p53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除C组外均有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食管标本中,p53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抑酸药和/或胆汁吸附剂不能使BE逆转,但可消除临床症状,较难改变BE食管p16的表达。抑酸药和/或胆汁吸附剂可改变BE食管p53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