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清热祛湿止痛方联合经络段放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非布司他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止痛方联合经络段放线法治疗,两组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观察组治疗后3、5、7 d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发热口渴、心烦不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ESR、SUA、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AGA患者采用清热祛湿止痛方联合经络段放线法治疗,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沉和血尿酸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在祖国医学属“内伤血虚”或“虚劳亡血”的范畴,治疗上难度较大。近年来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了很大进展,提高了治愈缓解率,现综述如下: 一、再障治疗立法的进展六十年代以前,对再障的治疗注重于“脾”,主要根据中医的“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血者,水谷之精也”,“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很注意使用补脾益气养血和补益气血等方法治疗。自七十年代以后,不少报道认为补脾治疗再障的疗效并不满意,逐渐认识到“肾”在治疗再障中有重要作用。根据“肾主骨生髓,主藏精”,“血为精  相似文献   
3.
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Ph+/bcr+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脑膜白血病1例郑玉芬1郑天林2秦红2李贞祥1魏风婷1徐秀琴1孙金改11病例介绍患者,男,41岁,主因10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轻度咳嗽,曾在当地就诊,予青霉素800万U加液中静滴,共用7d...  相似文献   
4.
Primar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s ahemorrhagic disease induced by rapid de-struction of blood platelets throughautoimmunity. The authors treated 10 casesof the disease with modified MinorDecoction of Bupleurum with good resultsas reported in the following: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自身免疫反应使血小板破坏加速而引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笔者以小柴胡汤为主治疗10例,均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0例中6例住院,4例门诊治疗。全部为初发病人,诊断符合下列条件:(1)多次检查血小板少于100×10~(?)/L;(2)临床有皮肤粘膜或/和内脏出血,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附桂润燥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患者唾液腺、泪腺分泌功能及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IgG)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期间在廊坊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阴虚津亏证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羟氯喹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附桂润燥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唾液流率(Saliva flow rate, SFR)、Schirmer试验、血清ESR、血清IgG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95/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8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时间较治疗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