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回顾分析了Weber—DenisC踝关节骨折的有限手术方法及其手术疗效。方法:通过对1999—2002年共收治的92例病人治疗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5.6岁,受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8h,开放骨折32例,闭合骨折60例,运用有限手术治疗,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结果:采用Mazur评分,本组病人随访92例,有限手术治疗优良率92%。手术后并发症包括下胫腓联合内固定断钉2例。3例手术出现创面不愈合及伤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①有限手术治疗手术操作方便,创面感染率低、恢复快。②有限手术非坚强内固定治疗抗扭转和剪力低于常规手术,但需要配合正确的康复治疗。③结合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内服外洗,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正骨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单纯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为正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固定。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18周的跟骨横径宽度变化、Maryland评分、VAS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性别比、年龄、骨折Sanders分型、骨折至治疗时间、跟骨横径宽度、VAS评分、Maryland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患者在第18周复查时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两组在治疗后18周的跟骨横径、Maryland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的跟骨横径均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aryland评分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18周两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8周试验组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良率为68.0%(P0.05)。结论: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可恢复跟骨横径,改善Maryland足功能评分,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在疗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了W eber-Den isC踝关节骨折的有限手术方法及其手术疗效。方法:通过对1999-2002年共收治的92例病人治疗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5.6岁,受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8h,开放骨折32例,闭合骨折60例,运用有限手术治疗,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结果:采用M azur评分,本组病人随访92例,有限手术治疗优良率92%。手术后并发症包括下胫腓联合内固定断钉2例。3例手术出现创面不愈合及伤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①有限手术治疗手术操作方便,创面感染率低、恢复快。②有限手术非坚强内固定治疗抗扭转和剪力低于常规手术,但需要配合正确的康复治疗。③结合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内服外洗,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选择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针对不同的踝关节骨折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伤后到治疗时间平均7.5h。随访时间1~8年。结果:运用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Mazur,1979),Weber-DenisA型187例,手法治疗优良率92%,手术治疗优良率95%;Weber-Denis B型207例,外踝远端骨折线在踝线下双踝、三踝手法治疗优良率78%,手术治疗优良率86.9%;外踝远端骨折线在踝线上双踝、三踝手法治疗优良率52%,手术治疗优良率85.2%;Webei-Denisc型106例,手法治疗优良率30%,手术治疗优良率83.9%。结论:①踝关节骨折中腓骨的解剖复位和下胫腓联合的复位是治疗的关键。②手法复位治疗的成功率与外踝的骨折移位位置和下胫腓联合的完整有很大的关系。③Weber-Denis A骨折和Weber-Denis B中外踝远端骨折线在踝线下双踝、三踝手法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