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初步调查   总被引:87,自引:7,他引:8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利用EPI6.0软件分析SARS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 SARS在广东省的发病率为1.72/10万,病死率为3.64%。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至2月下旬(2月上旬达到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1.88%。地区分布以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6.66%;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医务人员是高发人群,占病例总数的24.9%;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聚集性病例占37.1%。结论 SARS是一种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病,目前发现传染源是人,潜伏期1—12天,中位数4天;通过短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家庭因素在本病传播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 5月 1 5日止 ,在广东省 1 5 1 2例SARS病例中 ,6 0户家庭出现聚集性病例 ,共 1 91例 ,占全省病例总数的1 2 6 %。家庭聚集性病例的病死率为 9 9% ,高于全省平均病死率 (3 7% ) (P <0 0 1 )。家庭聚集性病例主要发生在2 0 0 3年 1月至 3月 ,占家庭聚集性病例总数的 90 6 % (1 73/ 1 91 )。病例以 30~ 4 9岁青壮年为主 ,占 5 2 9% (1 0 1 / 1 91 ) ;职业以干部职员为主 ,占 1 3 6 % (2 6 / 1 91 ) ,其次为饮食、服务人员 ,占 1 2 6 % (2 4 / 1 91 )。 4 1 7%家庭的首发病例在发病前两周有明确或可疑接触史。在 1 2 9例家庭聚集二代感染病例中可能因陪护或探病感染发病的有 4 2户 ,共 92例 ,占71 3%。首发病例与二代病例发病时间间隔中位数为 7d。结论 家庭聚集性病例的病死率较高 ,家庭聚集性病例有较大比例可能在医院内感染 ,但家庭密切接触也是造成疫情传播的原因之一 ,控制医院内感染和及早对病例进行家庭隔离可以减少聚集性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某村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ELISA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共报告病例34例,发病与接触腹泻病人(X^2=6.51,P=0.00)、食物暴露于苍蝇(X^2=4.61,P=0.00)及村民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1m内(X^2=3.09,P=0.00)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与饮用水来源(X^2=1.68,P=0.14)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在采集的8份肛拭子样本中1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4份粪便样本中2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广东地区345例SAR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由于其临床症状与一般肺部病毒、立克氏体、衣原体感染类似。因此,SARS的实验室诊断对于治疗、预防、隔离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部分经实验室诊断的SARS病例,对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与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3-2004年SARS病例特征、流行因素及控制措施,进一步完善该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4年广东省新发SARS病例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3年8月-2004年6月,广东省共发生4例社区获得性实验室诊断的SARS病例,均未发现有同类病人接触史,也未出现续发病人,其中1例可能因接触果子狸感染,另两例发病前存在接触果子狸的可能,1例感染来源不详。与3例SARS病例相关的两处餐厅从业人员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6.3%(8/128),从经营果子狸的TDL酒店果子狸笼、厨房RT-PCR检测到SARS基因。野生动物从业人员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3.3%(46/1390),高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员(0/452)。发病后平均3d就诊,平均在发病后5.8d(4~7d)就被隔离,有3例是在发病后5~6d,有1例是在其发病后12d便对其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等现场控制。采取在广东省范围内禁食、杀灭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措施后,没有再出现SARS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做好SARS早期预警监测工作是预防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关键,管理可疑的染疫动物是预防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桃核真武汤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桃核真武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和机理。方法采用腺嘌吟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病理模型组、尿毒清对照组、桃核真武汤组,造模并治疗后,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常规、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肾功能(Scr、BUN等)、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光镜观察肾脏的病理改变。结果桃核真武汤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肾功能,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纠正贫血.减少尿蛋白,降低NO、TNF-α水平(P〈0.01),提高SOD含量(P〈0.01),光镜显示能减轻肾脏的损害。结论桃核真武汤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某村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ELISA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共报告病例34例,发病与接触腹泻病人(χ2=6.51,P=0.00)、食物暴露于苍蝇(χ2=4.61,P=0.00)及村民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1m内(χ2=3.09,P=0.00)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与饮用水来源(χ2=1.68,P=0.14)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在采集的8份肛拭子样本中1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4份粪便样本中2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野生动物接触人群SARS冠状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广东省特定人群野生动物接触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联合检测野生动物接触人群血清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SARS-IgG),以判断SARS冠状病毒感染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野生动物接触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山猪、黄掠、果子狸、蛇、穿山甲、巨蜥、猴和山鸡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81(P=0.000)、4.64(P=0.000)、3.31(P=0.000)、1.93(P=0.039)、12.98(P=0.029)、19.89(P=0.001)、11.05(P=0.001)和2.21(P=0.018);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员相比,从事野生动物销售、果子狸饲养和在经营野生动物酒家从事野生动物相关职业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1.55(P=0.001)、14.32(P=0.018)和8.14(P=0.04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山猪和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97(P=0.002)和2.95(P=0.022);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群相比,从事野生动物销售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为31.99(P=0.004)。结论从事野生动物销售可能增加SARS冠状病毒感染机会;山猪和果子狸是广东省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1990~200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1990-2000年登革热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测定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结果 1990-2000年间,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9747例,死亡3例。年发病率在0/10万-9.75/10万之间,平均为1.27/10万。流行多呈爆发,疫情涉及13个市(占全省21个市的61.9%)。主要集中在广州,潮州,肇庆和佛山市,呈现高度集中而相对分散特点,敏月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其中1-6月份为散发输入病例,7-12月份为流行期,男性:女性为1.04:1,所有年龄组均易感,四个型别的登革病毒均发生过流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可流行不同型别病毒,同一年份不同地区也可流行不同型别病毒,广东省12株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显示广东省登革Ⅰ型代表毒株可分为两个基因亚型。临床表现以典型登革热为主,广东省存在有利于登革热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同国外登革热流行程度相关联。流行呈输入性流行的特征,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论《伤寒论》中苦寒药的运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灵辉 《中医研究》2005,18(1):14-15
张仲景不仅擅用温热药,对苦寒药的运用也十分灵活,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清热泻火、解毒止利、攻下逐水、利湿退黄、清热祛瘀、清热养阴、寒热并用等七个方面总结了仲景在<伤寒论>中苦寒药的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