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立效浴剂及乳膏是在临床验方活血止痛散的基础上,严谨组方,运用现代制药技术研制而成。该药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温经通络之功效。适于治疗跌打损伤、慢性劳损、骨折脱位中晚期局部肿硬疼痛等症。该成果由山东中医学院伤立效浴剂及乳膏研究课题组研制,于1989年1月27日在济南通过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专家认为,该药配伍严谨,工艺设计科学、合理,方法先进,数据可信,临床试用安全简便,效果迅速、可靠,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2.
1992年11月,日本齐藤辉夫等三位学者,专程到山东中医学院,向李克绍教授拜师求教,进行了五天的临床观摩与学术交流。其中有些问题颇有意义与趣味,现择要整理,分临床观摩讨论、哮喘病讲座及伤寒论有关问题三部分,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3.
病例介绍:患者张××,男,50岁,1986年9月14日初诊。主诉:半年多以来,每月下旬即发生剧烈呕吐。呕吐前几日,自觉疲倦,食欲不佳,睡眠不好。呕吐发作时先将食物吐尽,其后是涎沫,直至呕出苦水,弯腰曲背,声震四邻,致使左右邻人聚观,皆有怜悯之情。约持续一日左右,才逐渐缓解。但呕吐之后,饮  相似文献   
4.
在研读《伤寒论》的过程中,常被某些问题所困惑。下面结合历代伤寒注家的研究,举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与体会。1一证《伤寒论》101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一原则的提出,对少阳病的辨证及小柴胡汤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但何谓...  相似文献   
5.
<正> 《素问·痹论》提出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开痹证病因分类之先河,后人因之创立了祛风、散寒、除湿等治痹大法。尔后,医家又相继提出热痹,于是就有了清热、活血化瘀及补益气血、调养肝肾诸法,使痹证的治疗日臻完善。但目前看来,以上诸法,仍未能概括全部痹证治法,临床上不乏因痰致痹者。基于上述原因,笔者查阅了历代的一些中医文献,并结合个人临证中痹证从痰治愈的一点体会,对因痰致痹、痹证从痰论治的机理作一探讨。痰痹的形成机理痰,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痰,是指咳吐之痰,肉眼可见。形成痰痹之痰,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脉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李树沛1姜建国1沈玉宝21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2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272131关键词伤寒论脉法研究方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2.2R241.1中医脉诊,发展到汉代,虽然内容已颇为丰富,但就脉象概念来说,尚处...  相似文献   
7.
(一) 胃痛吐酸多为湿热,以朱丹溪之左金丸与《统旨方》之清中汤(栀子、黄连、陈皮、茯苓、半夏、炙甘草、草蔻、生姜)二方最效。临床观察,清中汤疗效迅速,但停药后易复发;左金丸取效稍慢,却疗效巩固。盖因汤者,荡也,迅扫而  相似文献   
8.
在六经病的变化转归过程中,渴证揭示了六经病变中某些过程的病理机制。研究渴证反映的病理机制与《伤寒论》中的用药特点,对中医理论研究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论述了《伤寒论》缓急治法的八种运用形式,即缓筋脉挛急、缓急止痛、缓急止利、缓利平冲、缓逐水邪、缓泻胃热、缓通大便、缓除风湿。指出缓急治法主要通过甘味药物及丸药剂型达到目的。缓急治法的适应证有两类,一是表现为急迫的病证,二是不宜急治的病证。缓急治法应该引起当代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全国高校教材《金匮要略选读》,(下简称《选读》),虽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兹简举几例如下。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选读》对“四季脾王”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