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引起视力下降的影像学病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诊断为病理性近视合并视力下降110例138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彩色眼底照相判断漆裂纹,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  相似文献   
2.
常规眼前节和眼底检查未见异常,但矫正视力异常的青少年患者确切病因往往很难确定,常需借助视觉电生理、视野、颅脑影像学检查等多种辅助检查.其中,视觉电生理检查相对简便易行,在视力异常患者的病因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我们对一组眼底正常但矫正视力异常的青少年患者,进行视觉电生理检查及病因构成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临床特征及其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7月行巩膜扣带术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连续临床病例36例(36眼)。于术前1d,术后1d、3d、10d、1个月及3个月进行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等检查,以对侧眼作为自身对照,根据临床检查结果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眼:术后1d、3d,70%患者术眼出现疼痛、发痒、红肿及流泪等不适症状;BUT术后10d与术前相比平均增加5.35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80%患者泪膜趋于正常;CFS评分在术后1d减少最明显,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4.038,P=0.001);SIT术后1d增加最明显(P=0.001),50%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30mm,70%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25mm,术后10d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眼:术后未出现眼部不适症状;BUT术后10d、1个月、3个月分别为(8.33±5.45)s、(8.44±4.70)s、(8.75±3.71)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T术后1d,17%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25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眼与对照眼组间比较,干眼不适症状、BUT和SIT在术后1d、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FS评分术前1d、术后1d、3d、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47、-3.174、-2.528、-1.555,均为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后早期可出现明显眼表不适症状,并影响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术后3个月时术眼眼表及泪膜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李明翰  吴德正 《眼科研究》2005,23(4):433-436
视网膜电图的明视负波反应(PhNR)是在明适应条件下,用亮光刺激时,在正向b波后记录到缓慢的负向电位,但当用色光作背景和色光作为刺激光时,PhNR反应明显增大。动物实验证实PhNR产生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在实验性青光眼的视野轻度缺失时出现PhNR振幅下降。PhNR可以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呈特征性的振幅降低,并在可疑开角型青光眼中表现PhNR振幅降低。提示PhNR可以作为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损伤或者其青光眼损伤进展的一个视功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DTL电极测量我国正常人视网膜电图的明视负波反应(PhNR)的正常值,探讨正常人PhNR的特征。方法应用美国ESPION视觉电生理仪及一次性使用的DTL电极测量我国正常人65例(112眼)的PhNR。全视野刺激器由LED发出光源,选用蓝色背景光(亮度为10cd/m2),刺激光为红色(刺激光强度分别为1、5cd.s/m2和7cd.s/m2)。按10岁一年龄组分组统计PhNR的振幅和潜伏期。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将年龄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的组作合并后,分成<50岁和≥50岁两个年龄组。这两组的正常振幅值在1、5cd.s/m2和7cd.s/m2时分别为(-38.94±10.21)μV和(-32.41±7.76)μV,(-38.51±10.97)μV和(-34.52±8.90)μV,(-38.62±9.98)μV和(-33.96±9.81)μV,正常潜伏值分别为(65.83±4.06)ms和(69.86±5.68)ms,(66.17±6.48)ms和(71.33±4.90)ms,(65.81±6.71)ms和(70.40±4.61)ms,表明两个年龄组的振幅和潜伏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次性DTL电极可防止交叉感染。研究确定了按相关年龄分组的我国正常人PhNR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6.
Seminar教学法在7年制研究生临床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年制医学研究生学习紧张、临床轮训时间有限,对专业临床类课程的授课要求更高;学生具有思雏能力强、英语水平高和基础好的优点,且有小班教学优势。针对此,在临床眼科学教学过程中开展“Seminar”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文献阅读、综合总结能力和临床科研思维,使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对相关进展和研究热点了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文章探讨了“Seminar”教学的相关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脉冲激光或传统格栅光凝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DME患者98眼,577 nm阈值下微脉冲联合治疗(A组)32眼、传统格栅光凝联合治疗(B组)30只眼、单纯康柏西普治疗(C组)36眼。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容积(MV)及视网膜的微结构变化及注射针数。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3、6、9、12个月的BCVA、CFT、MV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58、62.901、10.078,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7、0.085、0.061,P=0.513、0.675、0.823)。A、B组年平均药物注射次数分别为(6.3±0.9)、(6.5±1.1)次低于C组(8.6±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80,P<0.05)。B组可见激光损伤而A组未见。结论激光联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均对DME有效,联合治疗可减少药物注射次数;微脉冲激光较传统格栅光凝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明视负波反应(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ESPION视觉电生理仪及一次性使用的DTL微纤维电极测量67例(67眼)正常人(年龄为21~76岁)、41例(62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年龄为21~77岁)的PhNR。全视野刺激器由LED光源发光,选用蓝色背景光(亮度为10 cd/m2),刺激光为红色光(刺激光强度分别为1 cd.s/m2、5 cd.s/m2和7 cd.s/m2)。采用Humphrey C30-2程序检查患者的视野,根据视野检查结果将青光眼患者分为早期组12例(21眼),进展期组13例(17眼)和晚期组16例(24眼)。在记录视网膜电图时,患者的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检查患者的眼底并测量视盘的杯盘比。结果正常人的明视ERG都有伴随b波的缓慢的负向电位,即PhNR,其振幅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青光眼患者的a波及b波的振幅和潜伏期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值对照差异无显著性,但是PhNR振幅较正常值明显降低,甚至在视野敏感度轻度缺失的早期组患者就出现PhNR的振幅下降,并且随视野敏感度缺失的增加,进展期和晚期组患者PhNR的振幅下降更加明显。在全部青光眼患者中,PhNR的振幅与视野的平均偏差(mean deviation,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和垂直方向的杯盘比(C/D)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PhNR的振幅比正常对照组低,PhNR振幅降低与青光眼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早期青光眼患者的PhNR振幅就出现下降,并随视野敏感度缺失的增加下降更加明显。PhNR振幅降低对青光眼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hNR可以作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检测及其青光眼损伤进展的一个视功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泵入特立帕肽(TPTD)对去势和正常小鼠骨代谢的影响,为研究TPTD及其相关肽破骨作用的动物模型选 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周龄雌性C57BL小鼠24只,分别接受去势(OVX)或者假手术(SHAM),1周后用微量泵泵入TPTD或 者等量的溶剂(VEH),分成SHAM-VEH,SHAM-TPTD,OVX-VEH,OVX-TPTD四组。2周后,获取胫骨组织经显微CT测量胫 骨和皮质骨相关参数。并对胫骨组织行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和TRAP染色,统计破骨细胞数目及生长板厚度。测量小鼠血清 中的钙离子浓度。取部分颅骨原代成骨细胞加雌二醇(E2)和TPTD刺激培养48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分析β-catenin和RANKL 蛋白的表达。结果OVX小鼠的骨小梁骨量较SHAM小鼠的骨量显著减少(P<0.05)。TPTD泵入显著减低SHAM小鼠松质骨 骨量股骨中段皮质骨面积,与此相反,TPTD泵入增加OVX小鼠松质骨骨量,不改变皮质骨面积。TRAP染色结果发现,OVX较 SHAM小鼠胫骨骨松质破骨细胞明显增多,SHAM-TPTD较SHAM小鼠增多(P<0.05)。细胞学蛋白分析结果显示,E2 和 TPTD持续刺激48 h后,β-catenin表达量较TPTD单纯刺激降低,RANKL表达相对升高。结论TPTD的连续应用促进正常小鼠 的骨吸收,但对去势小鼠不具有明显的促骨吸收作用,去势小鼠不适用于研究TPTD及相关肽的促破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患者泪膜的早期变化及恢复情况,比较23-GfGauge)与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泪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3月至2009年7月间行单眼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86例(86眼).行23-G联合25.G手术者(A组)35例,仅行25-G手术者(B组)35例,单独行23-G手术者(C组)16例。于术前1d,术后1d、3d、10d、1个月及3个月进行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l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等检查,并以对侧未手术眼作为对照,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处理。结果术眼术后1d,10%患者出现疼痛、发痒、红肿及流泪;术后1、3dBUT值明显下降,术后10d好转,与术前1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dCFS评分较术前增加(Z=-3.782,P〈0.05);术后1 d SIT值较术前增加(P=O.001),术后10d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眼术后未出现眼部不适感,与术前相比,术后10dBUT值较低(.P=0.001),CFS评分较高(Z=-3.597,P〈0.05)。术眼与对照眼比较,术后1、3d不适症状(Z=-5.470、-5.011,P〈0.05)、BUT值(t=-4.968、-5.184,P〈0.05)和SIT值(t=4.452、3.96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F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229、-5.780、-5.018、-4.379、-2.374,P〈0.05)。在手术前后的各个时间点,A、B、C3组间相互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早期可出现眼部不适。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10d时所有检查项目基本恢复正常,泪膜稳定性恢复快。23-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泪膜的变化类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