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酒中毒患者戒酒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酒中毒患者维持戒酒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30例住院的酒中毒病人(饮酒组)和13例出院以后戒酒二年以上的酒中毒病人(戒酒组)以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有关酒中毒认识方面自编问卷,并调查入院记录及出院以后采取措施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饮酒组MMPI量表中L、Hs、D、Hy、Pt分高于戒酒组,Pd分饮酒组高于戒酒组,并出现1,2,4,6测图,HAMD,HAMA量表饮酒组高于戒酒组,说明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和抑郁焦虑,强迫症特征和人格障碍特征,戒酒组对酒中毒认识分高于饮酒组,主动住院和出院以后坚持戒酒康复活动(简称AA活动),戒酒组多高于饮酒组。结论:对酒中毒认识程度越深刻,戒酒效果越好,出院以后坚持AA活动是成功戒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由于骨骼肌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膜完整性,致细胞内成分入血[1],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损害并可致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RM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以"少言、懒动、情绪低落半年"为主诉于2013年7月9日以"器质性抑郁障碍"入院。有"高血压"史10年,血压最高达160/120 mm Hg(1 mm Hg=0.1333 kP a)。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是豆科植物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研究显示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文章介绍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 FQNs)是化学合成抗菌药物。自其问世以来发展迅速,翻开了磺胺类药物之后全合成抗感染药物的新篇章。氟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抗细菌感染主要药物之一,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愈率的提高、危重感染病死率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旭鹿  尹学哲 《吉林医学》2006,27(11):1430-1431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F)是大豆中的功能性成分而非营养成分,是一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又称作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流行病学调查、动物体内、外实验等系统研究证实,经常食用大豆可以预防癌症、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生,增进人体的健康,普遍认为单独服用或配合化疗应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癌疗法。本文拟就SIF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1SIF的抗肿瘤作用1.1流行病学方面: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乳腺癌在经常食用大豆的日本发病率是美国的1/4,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美国的1/3[1]。晚期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及主动脉壁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拟为临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只,体重2、0Kg左右,随机分为三组:胆固醇组(对照组)、异黄酮组、空白对照组(正常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试验期10周,在试验第五周末和第十周末采集空腹血,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并于第十周末分离主动脉,肉跟及光镜下观察三组主动脉壁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食用大豆异黄酮,能有效降低血液内丁G含量。(2)大豆异黄酮能够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壁内膜泡沫细胞的形成。结论:大豆异黄酮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内甘油三酯含量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苷元对糖尿病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苷元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普通饲料中添加20g/kg大豆异黄酮苷元混合物,饲喂糖尿病大鼠20周,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利用ODS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大豆异黄酮苷元,体外观察大豆异黄酮苷元单体对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长期食用大豆异黄酮苷元的糖尿病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在人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中,大豆异黄酮苷元均抑制ADP、胶原蛋白和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中金雀异黄素为最强,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38,0.30,0.23mmol/L。结论:大豆异黄酮苷元具有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在大豆抗血小板聚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