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5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行气活血的代表方剂[1]。该方由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生地、枳壳、柴胡、川芎、牛膝、桔梗、甘草等11味药物组成,主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2]。体现出活血化  相似文献   
2.
酸枣仁——养心安神之王【歌诀】养心神王酸枣仁,补肝敛汗宁心神。甘酸滋阴平生津,虚烦不眠悸惊稳。【释义】酸枣仁味甘,主入心、肝之经,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为养心安神之要药;其酸而能敛,其有收敛止汗之功效,还能敛阴生津而止渴,用于津伤口渴者。  相似文献   
3.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引起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刺激或受压,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病。颈椎病可引起颈、肩、臂、头痛、眩晕、瘫痪等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已连续举办了数期"微创穴位埋线培训班",在杨建宇、李彦知等教授带领下编写了《微创穴位埋线》培训教材,我们深感微创穴位埋线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急迫和急需.现就我们的一些思考撰文,以供各位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临床医学存在着中医和西医两个不同的体系.中医学和西医学的交流和互相促进早已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早在三国时代乃至更早,我国即有名医外访,诊疗疾病,最迟至唐代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西医开始传入我国,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医学得了广泛地传播与发展,随着中西医学的交融,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独特的新的一个学术流派--中西医汇通学派.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医却受到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摧残.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医得到飞速发展,中医获得了新生和缓慢地发展.与此同时,在我国医学领域开展了"西学中""西研中",使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探索思维及结果得到了延伸和进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学科,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成我国独特的内科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小儿发热验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小儿发热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外界抵抗力弱,容易受外邪侵袭所致.对于发热一证,既有感邪性质的不同,又有寒热并存、夹湿邪、夹食滞之不同,所以临证必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读经典,做临床是历代医家行医治医的根本,是临床家的活水源头;作为21世纪的中医,对经典的态度,对中医的认识,关系到中医能否振兴,能否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大问题.对中医四大经典及各家著作唯勤求而博采,方可在临床中取得奇效,有疗效是中医立身之本,能治西医不能治的病是中医赢得患者的法宝.而不要过分关注中医是否科学?如何才能实现中医现代化?笔者认为:对于中医的态度,应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说:"毁其盆,悉其土,刨之,纵之,归其性".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读经典又有什么妙处呢?  相似文献   
8.
[歌诀] 立夏养阳重护心,调息静气午觉稳, 常食葱姜做有氧, 晚喝酒粥气血畅, 牛奶豆肉补营养, 果蔬纤维菜粗粮.1 原文解释立夏养生的重点在于养阳、养心.饮食上应多吃葱姜等升发阳气的食物,晚饭宜常食粥以养胃生津,可少量饮酒以行气活血;适量食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搭配粗粮.  相似文献   
9.
10.
[歌诀] 夏至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休躺,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1 原文解释夏至气候炎热,光照强烈,养生方面应注意防暑、防晒.每天需晚睡早起,适当午休;饮食方面避免过度寒凉;保持神清气爽,做到心静自然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