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眼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蒙花苷(LA)对实验性干眼模型的干预,探讨LA对干眼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干眼人角膜上皮细胞干眼高渗模型和动物干眼模型,采用LA进行干预,用CCK-8实验评估LA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反应;对实验小鼠采用酚红棉线进行泪液量测量,采用0.1%荧光素钠染色条进行泪膜破裂时间的测定,采用俄勒冈绿(OG...  相似文献   
2.
<正>难治性青光眼的眼部情况十分复杂,特别是老年患者,多数合并有眼部其他结构的病变,目前对青光眼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因具有引流盘面积较大、引流管易插、早期低眼压及相关并发症较少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何种膜材料能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难治性青光眼患者71例(71只眼),男3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疗效及视力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在我院行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2例11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分为留置6wk组(42例50眼)和留置12wk组(50例60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视力、溢泪症状、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拔管当天,留置6wk组有效率较留置12wk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拔管后3mo,留置6wk组视力、溢泪症状发生率与留置12wk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拔管后3mo,留置6wk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7/50),明显低于留置12wk组38.3%(2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留置6wk组复发率为2.0%(1/50),明显低于留置12wk组18.3%(1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6wk与12wk对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接近,对患者视力影响亦相差不大,但随着泪道硅胶引流管放置时间的延长,泪道冲洗通畅率降低,拔管难度、并发症及复发率增加,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可能缩短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背景 曲安奈德(TA)在眼科常用于治疗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但其对眼周围正常组织是否有毒性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讨球周注射TA对兔眼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 将27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于喂养的第5周和第9周球周注射20 mg TA悬浮液(0.5 ml)各1次,生理盐水组兔眼分别注射0.5ml等容量生理盐水,方法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兔不给予任何干预.分别于注药前1d及第2次注射后1、2、3个月以过量麻醉法分别处死各组实验兔各3只,制备兔眼各条眼外肌、球周脂肪、泪腺及视神经组织标本,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上述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注射前及注射后1、2、3个月各组兔眼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952,P=0.881;F时间=7.297,P=0.411).空白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兔眼各条眼肌、泪腺、视神经及球周脂肪组织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但实验组兔眼光学显微镜下各条眼肌均可见肌横纹结构消失,肌浆网扩张,间隙增宽;泪腺可见腺上皮细胞数量增多,细胞核增大,细胞质混浊、肿胀,嗜酸性增强,腺体数量增加;视神经纤维可见排列紊乱,空泡变性,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核大小不一.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实验组兔眼各眼外肌组织结构均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横纹、明带、暗带部分消失,肌浆网扩张,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泪腺可见腺上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细胞核膜增厚,轻度扭曲,细胞膜水肿,细胞器数目明显增多;视神经纤维髓鞘厚薄不均,轴突与髓鞘间腔隙形成,髓鞘结构紊乱,出现板层分离现象,部分松解、变性.实验组兔眼球周脂肪组织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均未见明显结构异常.结论 球周注射20 mg TA 2次对兔眼眼压无明显影响,但可造成各条眼肌、泪腺、视神经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术后每个月随访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aphy,FFA)检查。随访过程中发现CNV部分闭合或持续渗漏者则再次予以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治疗前后BCVA、OCT、眼底彩照及FFA检查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F=11.354,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F=4.242,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16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眼视力稳定;眼底彩照示所有患眼黄斑区出血吸收,FFA检查示14眼CNV完全闭合,4眼大部分闭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平均次数为2.56次,其中3眼行1次,8眼行2次,5眼行3次,2眼行4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