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TCMSP)数据库筛选川芎的活性成分及质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靶点。在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绘制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使用Omicshare对相关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运用DockThor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167个相关治疗靶点,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发现钙敏感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等46个靶点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发现川芎在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多方面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川芎可能通过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多条代谢通路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证实了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预测了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为其后续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亚滨教授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病应为心悸,病因病机为肝气不畅或心肝血虚.其病机关键为"表象为心脏之心发病,实则为心理之心发病".临证从子病治母暨心病治肝理论角度提出从整体与微观多向论治,从肝对"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两方面入手,补心益肝、潜阳定悸贯穿治疗始终.方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及归脾汤加减,坚持药物加减重视顾...  相似文献   
3.
湿性重浊黏滞,得热则善动不居;热性走窜,湿遏热伏则如油入面,难以分解。故湿温发热具有病程长、病位难辨、病势难去等多种特点。立体论治即温邪侵犯外层膜原、中层三焦、内层心包三个层次,中层又可细化分为上中下三焦,据其发热情况与兼夹症状从而综合判断病位病势,将多种情况统一归纳的一种方法。若以立体论治为要,以分消走泄为法,则易于精准辨治,药效堪灵。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一书,以其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作为分消走泄之代表方,其中杏仁、蔻仁、薏仁各司宣上、畅中、渗下之职,余药佐使,据病位病势加减运用,相辅相成,则三焦通畅,内外无患,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三棱-莪术药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发现并探究相关治疗靶点的作用关系,通过Omicshare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DockThor平台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研究结果发现158个相关治疗靶点,其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SRC原癌基因、肿瘤坏死因子、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3、白细胞介素6等49个靶点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发现三棱-莪术药对可以在多方面影响As的发生发展。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三棱-莪术药对可能通过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多条代谢通路来发挥治疗As的作用。分子对接显示靶点TNF与常春藤皂苷元的结合活性最高。[结论]三棱-莪术药对治疗As的作用机制复杂,主要通过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多条代谢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恢刺法针刺夹脊穴结合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9 月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服药组、针刺与服药结合组(以下简称结合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刺治疗、脊痛消胶囊口服治疗和针刺结合脊痛消胶囊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后颈功能障碍量表(NDI)和VAS疼痛评分数据,并用SPSS25.0软件分析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的NDI评分和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的NDI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对于冠心病围术期心绞痛的治疗,周亚滨教授采用辨体-辨病-辨证三辨论治确定疾病证型,初期平调阴阳,中期逐痰通瘀,后期养心安神,以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养心汤等多种方剂加减化裁,以中医整体论治解决疾病痛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