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炎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鉴 《中医杂志》1994,35(6):343-344
皮炎汤是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朱仁康研究员的经验方,可治疗因血热壅盛,外发体肤而引起的多种皮肤病,临床应用,常收卓效。今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1 方剂组成皮炎汤由生石膏30g(先下),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0g,知母10g,银花10g,连翘10g,竹叶6g,生甘草10g组成,水煎服。如热毒偏盛:证见皮损呈大片焮红艳赤,平摊肤上,或微隆起,触之灼热,癌痒或痛,甚则燎浆起疱,挟带血水,伴壮热恶寒,舌绛苔黄,脉象洪数,可见于红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接触性  相似文献   
2.
朱仁康老中医拟制“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疗效满意。有关其临床治疗研究以及应用电子显微镜对患者治疗前后表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已有报道。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及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将朱老应用“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就与皮肤病有关的汗的病变,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做了尝试性论述。首先作者认为,汗的病变可以由汗腺自身发病,亦可由全身性疾患或皮肤的病变所引起。因而观察汗的病变,对于辅助诊断和治疗皮肤疾患等,就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汗的病变,作者分为颜色、气味及数量变化等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其中颜色的变化,又分为黄汗、红汗、棕汗、血汗等;气味的变化(主要为臭汗),又别为腋臭、尿汗、足臭等;汗量的变化,又包括全身或局限性多汗或少汗等。在分辨汗症、审证求因的同时,又提出了相应的论治方法和治疗方药。并于文末附有其中不为常见的方剂三十余首,以便检索。本文内容较为丰富,论述条分缕析,对于指导皮肤病临床的辨证论治,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答: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病率约占银屑病的1%左右,多见于中年人,起病较急,数周内即可泛及全身,或仅限于手足掌跖部位,病程长久,易于反复。本病常在银屑病皮损上,出现密集脓疱,针尖至粟米大小,  相似文献   
5.
前人对辨汗虽有论述,但不够系统。为此,笔者按照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提出如下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指正。一、颜色、气味辨证除去服食某些药物、食物会影响汗的颜色、气味外,依据前人的文献记载,是否可把汗液颜色、气味的变化,责之于内在脏腑、气血的变化。如汗出色黄,或伴臭秽,多属湿热秽浊,内蕴外蒸;汗出色红,多为心火内炽,迫汗外溢,或心气虚极,脉失收束;汗出棕黑,常为先天不足,精血亏虚;汗出如血,多为热毒壅盛,迫血妄行;冷汗清稀外溢,多是阴寒内盛,或寒湿闭阻;汗出味臊,可见于严  相似文献   
6.
辨斑论治     
<正> 斑是皮肤病中常见的皮损之一。凡是点大成片,摊于皮肤之上,抚之不碍手,斑斑如锦纹者,均可称之为斑。根据斑的颜色、形态、分布以及全身症状,可分型论治如下: 一、红斑凡弥漫潮红及大片红班者,除局部皮损外,可伴有身热夜甚、便秘溲赤、舌红脉数等温热发斑的全身症状。如常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多由热郁阳明,逼迫营血,伤阴灼液,外发肌肤而成,发病多较急。此类红斑多属热、属实,  相似文献   
7.
皮肤病中有相当一部分与饮食宜忌有关。临床上,皮肤病以风、湿、热证者居多。本文就膳食性味与皮肤病常见证的宜忌,作一简要概述。一、风证的膳食宜忌风邪为患,常见肌肤瘙痒,发无定处,倏隐倏现,若兼热邪,则皮损色赤,迭起粟疹或(疒咅)癗,红肿高凸。故鱼、虾、蚌、蟹等动风生热之品,及葱、蒜、薤、  相似文献   
8.
朱仁康辨证治疗皮肤湿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师朱仁康,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自幼师从江南名医章治康先生,学术上主张中西医汇通。朱老省疾问病,疗效卓著,尤其在湿疹的治疗方面,自成体系,独树一帜。1病因病机湿疹的发病,朱老非常重视内在因素,他常说:“内因、外因互相关联,不能截然分开,而以内因为主。”朱老认为,湿疹的病因不外乎风、湿、热三邪,但有内、外之分。内风、内湿、内热系由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生,为发病的基础,内风的产生多责之于肝,内湿的产生多责之于脾....  相似文献   
9.
朱仁康老师治疗皮肤瘙痒病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瘙痒病,是一种无任何原发损害的皮肤病。本病以阵发性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短者数分钟即过,长者可达数小时,多于夜间为甚而难以遏止。患者常因瘙痒无度而夜寐不安,以致“昼不精,夜不瞑”。朱老将本病分为如下证型治疗: 一、血热型  相似文献   
10.
药膳是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具有药效的食品配伍,结合烹调技术制成的食品。据统计,皮肤病有1400余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饮食宜忌有关。临床上依据皮损表现来看,皮肤病以风、湿、热证者居多,其余次之。故本文就以膳食性味与皮肤病常见证的宜忌,作一简要概述如下: 一、风证的药膳原则 风邪为患,常见肌肤瘙痒,发无定处,倏隐倏现。若兼热邪,则皮损色赤,迭起粟疹或红肿高凸。故鱼虾蚌蟹等动风生热之品及葱蒜薤韭或胡椒、茴香等辛辣之物,在所当慎。宜暂进清淡寒凉素食,如白菜、菠菜、油菜、藕、黄瓜、丝瓜、茄子等蔬菜,或兼少许瘦猪肉、鸭肉等。烹饪方法可用凉拌、生炒、滑炒、清蒸、清饨等。鲜果以梨、枣、葡萄、海棠等为宜若兼寒邪,则皮损色淡,外红内白、瘙痒时作,遇寒尤甚。故不宜恣食生冷。可选用性温味辛之品,如芫荽、茴香、雪里红、生姜、胡椒等。禽畜水产等,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