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先玉 《当代医学》2012,(28):116-11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2011年间收治的9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中医护理干预组(干预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1.43±1.20)优于对照组(2.28±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3.0%,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从1982年Dubios与Bnahelot开始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以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有显著的进展。作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改良术式具有创伤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切口瘢痕细小等优点,且无需昂贵的医疗设备只要有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经验即可施行,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现就我们自1998-2008年1月做的255例MC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骶尾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MRI和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住院治疗的3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患者的MRI和CT影像资料。脊索瘤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53.5±9.8)岁;骨巨细胞瘤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2.1±10.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骶尾部包块、疼痛及双下肢麻木、排便障碍等。病程2个月至5年,中位数16个月。分析、比较2种肿瘤的MRI和CT影像特点。结果:34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行CT增强扫描25例,行MRI增强扫描18例。脊索瘤大小7.5 cm×6.3 cm至4.6 cm×3.9 cm,骨巨细胞瘤大小8.1 cm×4.5 cm至4.7 cm×3.8 cm;19例脊索瘤中侵入盆腔或臀部18例;骨巨细胞瘤主要位于骶骨内,15例骨巨细胞瘤侵入盆腔或臀部3例。脊索瘤主要位于S3椎体及以下的骶骨中线位置,骨巨细胞瘤多位于S2椎体及以上偏离中线位置;骨巨细胞瘤多累及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CT影像上脊索瘤多见不规则残留骨或钙化影,而骨巨细胞瘤多见不完整骨壳。MRI上脊索瘤病灶内可见低信号分隔或"反引号"征,而骨巨细胞瘤均无这2种征象。T2加权像上脊索瘤多见高信号影,骨巨细胞瘤多见等信号影;而T1加权像上,两者均多见等信号影。MRI增强扫描,脊索瘤多呈轻中度持续延迟强化,低信号分隔延迟强化会出现蜂窝征;而骨巨细胞瘤多呈显著快进快出强化。结论:除发病年龄有差异外,在MRI和CT影像上,脊索瘤多位于S3椎体及以下的骶骨中线位置,多有不规则残留骨或钙化,病灶内低信号分隔和"反引号"征是其特征表现;骨巨细胞瘤多位于S2椎体及以上偏离骶骨中线位置,骨破坏多表现为不完整骨壳,多累及骶髂关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肺部CT表现特点及分型,以提高对FE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FES的CT检查资料,对其肺部CT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并据此进行分型。结果69例FES中,肺泡型28例,间质型9例,混合型32例。结论FES肺部CT表现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特征性,CT检查可为FES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信息,有利于临床采取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5.
6.
食品(面团)体系表面胶粘性的机理与表征一直是谷物化学和谷物生物技术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作者综述了面团体系表面胶粘性的流变学机理和相应的表征方法及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关于面团表面胶粘性的剥离能理论、压力敏感型胶粘荆(PSA)理论和Hoseney理论,并讨论了其相应的表征方法,包括剥离法、动力机械流变法、表面张力法和探头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