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1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泄泻,多由饮食不节,起居失适,感受外邪,脾胃受伤所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并走大肠而泄泻作矣。泄者如水之泻势犹舒缓,泻者大便直下,水去如注。病症虽有轻重,而病因总属伤脾。脾受湿而不能渗,并走大肠,遂致泄泻,故泄泻多由湿矣。余业医五十余年,从一九三二年起,将“平胃散”改为汤剂以适用于小儿。临床处方常以“平胃汤”为基础加减治疗小儿泄泻,多获良效。观平胃汤之组方,苍术苦温辛烈,运脾燥湿以为君;厚朴苦温,行气除湿消满为臣,又以陈皮理气化痰,芳香醒脾,更以甘草调和脾  相似文献   
2.
缠舌风治验     
罗××,女,10个月。1987年3月16日诊。家属代诉:近两月来,患儿自己咀嚼自己舌头,致使舌头溃烂鲜血淋淋,哭声嘶哑,经治不愈。查:病儿神态自然、人中、迎香和印堂处颜色晦青,舌质红唇燥、心脾之火上升;唇周印堂青色、属肝风内动。风火相扇、致成“缠舌风”。治宜泻火祛风、滋阴凉血、镇心安神。  相似文献   
3.
邓××,女,42天。1984年7月8日诊。患儿自出生后就发不出声音,有时嘴角出现似哭非哭的表情,但发不出哭声,只是脸红流泪,余无异常。证属外邪壅遏于肺,气道不利所致。治宜填精开肺,处方:百合、阿胶、桔梗、通大海各10克,诃子、儿茶各5克,冰糖30克。煎水频喂,连服8剂后,已能哭出声音。近访,患儿发育良好,声音洪亮。【按】《直指方》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灵枢》认为“会厌为声音之门户”。  相似文献   
4.
我临床治疗小儿急惊风近千例,常采取烧灯火治疗,待抽风控制,再用撮风散随证加味以资巩固,兼治标本,取得满意的疗效。烧灯火是用麝香做捻子蘸桐油点烧有关穴位。我烧的是《幼科铁镜》里的元宵脐风灯火,随惊厥程度深浅而加减。常取百会、囟会、印堂、素窌、人中、承浆、脐心、脐轮,危重者加少冲、大敦、少商、涌泉。在点烧上穴后,抽搐症状可立即停止,严重者一刻左右便能控制,一小时无效的危重者重复点烧,亦多能缓解。惊风症状控制后,即进行病因  相似文献   
5.
脱汗,又名“绝汗”,是以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与现代医学的失血、失液性休克大体相同,初期类似于脱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汗为心之液,精气所化生,生理上汗血同源,大出血病人,阳气随汗外溢,也会导致脱汗。此外,营卫不和也是发生脱汗的重要因素。总之,营卫不和、阴阳相失、外卫不固、肌腠失司,是发生脱汗的主要机理。脱汗证又见于久病、重病以及各种大出血病人,或自汗、盗汗日久不愈,阴损及阳、或  相似文献   
6.
黄××,女,1岁半。1978年7月11日高热住院。经用青链霉素药等治疗,高热不退,于18日来我科就诊。现症;高热(41℃)、四肢抽搐、双目直视、头项强直、牙关紧闭、面唇青紫、舌质红、脉沉数、指纹冲过三关、纹色青紫、大便数日未解。辨证:热极生风,逆传心包。治疗:开窍熄风、镇痉清热。取穴;人中、合谷、中冲、足三里、上脘、中脘、天枢、腹部、涌泉。治疗过程:掐人中、中冲、合谷、涌泉后,牙关松、气逸出、直视、强直缓解;点上脘、中脘、天枢;推腹部、拿足三里,并冲服紫雪丹。  相似文献   
7.
麝香地龙白糖膏系一验方,经过五十年的实践证实,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效佳。此膏药物是: 麝香0.3克、活地龙3—5条(白项者最佳,红项者亦可,紫项者不用)、白糖10克、面粉少许。用法:将地龙洗净,合白糖一起捣烂,加面粉做成小饼,麝香置于神厥穴(肚脐)内,再将药饼盖于脐上,用绷带或胶布固紧,直至高热退下,惊厥停止后保留数小时取下。  相似文献   
8.
汪××,男,2天。1985年10月12日诊。患儿因难产、产钳助产,娩出后便窒息,经抢救后方有呼吸,但见囱门逐渐突起、头部随着肿大,面青唇紫,高热抽搐,呼吸微弱。诊断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某院认为属不治之症而出院。初诊:囟门突起、头部肿大、面唇青紫、无神直视、瞳孔散大、四肢抽搐、气微  相似文献   
9.
王××,女,5岁。1987年12月20日诊。患儿两年来逐渐面黄肌瘦,经多药诊治,皆认定是食积,但服药无效。诊见:肚大如鼓,青筋显露,四肢干瘦,精神萎靡,双足瘫软,眼眶凹陷,白睛发黄,  相似文献   
10.
湿温证治验     
王×,男,6岁。1985年10月22日诊。五天前,患儿因腹泻水样便一天,在某院治疗后泻止,但发热,体温在39~40℃之间,经用青、链、土、氯霉素后热退。查白细胞总数35800,中性17%,淋巴83%,经治不降,遂请余诊治。察患儿烦躁,面色潮红,白睛脉络红赤,头汗如珠,尿黄短,舌红苔黄糙,脉细数。证属湿温,因湿热之邪留恋气务所致。治拟清气利湿,用白虎汤加味。处方:石膏50克,知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