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移植富集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将富集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腓骨+部分纯化制品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植人股骨头减压区,治疗FicatⅠ、Ⅱ、Ⅲ期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50例(86髋)采用该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54个月。其中45例(80髋)FicatⅠ、Ⅱ期患髋无明显疼痛及功能受限,CT显示形成密度较高的新骨,病变范围及程度无发展。在5例(6髋)FicatⅢ期病例,其中2例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病变无进展,3例因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增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负重区软骨下骨机械支撑力和成骨能力,以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达到促进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域进行修复与重建目的,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提供了另一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研究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髌骨低位的机制.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60例380个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资料.把insall-salvati指数大于0.8和关节线抬高4 mm定义为有临床意义.按照HSS膝关节评分(以75分为标准)将患者分成2组,观察高分组和低分组术后低位髌骨发生的情况.对2组的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高分组352膝,未发现低位髌骨患者;低分组28膝,其中22膝关节线抬高平均(7.0±2.0)mm.HSS膝关节评分结果:低位髌骨组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 结论 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要最大程度地恢复原有的膝关节线位置,并加强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通贴膏联合温针灸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IL-10水平及关节功能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及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38例加温针灸疗法,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骨通贴膏关节疼痛部位敷贴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相关症状、体征,ESR,血清CRP、IL-1及IL-10水平变化;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73.6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20 m步行时间、ESR及血清CPR、IL-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或减少(P0.05),双手平均握力及IL-10水平增加(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5.2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通贴膏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老年RA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能够下调ESR、CRP、IL-1水平,上调IL-10,改善关节功能,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视下手术在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用膝关节镜对术前诊断为骨关节炎的696例(785膝),常规行关节镜检查和镜下清理术。结果患者全部进行术后随访,随访3个月~4年,Ⅰ级3个月~1年、1~2年、2年以上随访优良率分别为90.8%、84.1%、77.0%;Ⅱ级分别为86.9%、82.1%、74.3%;Ⅲ级分别为43.1%、42.3%、39.7%。结论关节镜检查可以在X线片无改变前,早期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镜下清理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对膝关节早、中期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膝关节晚期骨性关节炎的患者疗效不太满意。  相似文献   
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部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7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相应康复治疗。结果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不全院内死亡;76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顺利康复,随访至今,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到伤前,均可实现生活自理。Charnley髋关节疗效评分:5分63例,6分13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患者的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固定效果可靠,患者可以早期离床活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据骨折的分型选择手术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l占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月,对42例后踝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8-78岁,平均46岁。根据采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型1例,旋后外旋型19例,旋后内收型3例。所有患者后踝骨折块大小在侧位X线片上均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的25%,且移位程度大于2mm。患者均根据骨折分型并结合CT片选择相应的体位,其中单纯俯卧位11例;侧俯卧位改仰卧位16例;单纯仰卧位6例。结果病例组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复位效果满足:恢复了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踝关节负重面与小腿纵轴线垂直;踝关节面平滑。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优26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对于后踝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体位,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髋部骨折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指股骨颈以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为多。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一大病因。由于髋部骨折具有病程长和恢复慢的特点,因此往往会产生较多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心肺脑栓塞等,为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对老年髋骨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对200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股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观察股骨骨不连患者82例,其中股骨粗隆下骨不连17例,股骨干骨不连52例,股骨髁上骨不连13例。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端。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7d、15d骨折端注射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自体红骨髓。结果X线片显示2个月60例骨折端周围有大量新生骨痂,5个月75例有连续骨痂形成。平均愈合时间(7.2±1.8)个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改善骨折区成骨能力,是治疗股骨骨不连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超声电导活性骨提取物治疗高能量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6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使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胫骨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超声电导活性骨提取物治疗:术后第7天起,每天治疗30min,持续15d,对照组术后予以不含活性骨提取物的超声电导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5~14个月。试验组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为9—15周,平均(11±3)周,无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对照组为13~36周,平均(18±4)周,延迟愈合3例(愈合时间为8~9个月)。按Johner—Wruhs标准评估,术后12和26周,试验组优良率分别为93.3%(28/30)和100.0%(30/30),对照组为50.0%(15/30)和86.7%(26/3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电导活性骨提取物是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260例患者380个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腹壁下注射,术后定时按摩小腿肌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底静脉泵治疗、CPM治疗.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同时对两组患者伤口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伤口引流量为(252.2±41.4)ml,治疗组为(260.8±35.2)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发生血红蛋白轻、中度下降,至术后第10天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7天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对照组有10例发生DVT,治疗组有4例发生DVT.治疗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患者.治疗组有1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能有效预防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后DVT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