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拉色菌是人体正常皮肤上最常见的定植菌群,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易感因素作用下,可引起多种浅部、深部真菌病.而近年来,随着对皮肤真菌微生态的研究不断深入,已证实真菌定植、感染以及菌落结构的改变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炎症性皮肤病相关.该文对马拉色菌相关的常见炎症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荧光染色法检测健康皮肤和炎症性皮损的真菌阳性率及定植数量。方法:门诊收集正常皮肤及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湿疹和玫瑰糠疹患者,采集每位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皮脂溢出部位(面部、胸部和背部)、干燥部位(双上肢)、潮湿部位(腹股沟、腘窝、肘窝)、头皮及足底部位的皮损皮屑,利用真菌荧光染色试剂快速染色,随机选择30个视野计数真菌(孢子)数量,数据使用R 3.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457例患者和888名健康对照,健康对照头皮和皮脂溢出部位的真菌检出率高分别为95%和96%,足底真菌检出率最低(44.29%)。湿疹组、银屑病组和玫瑰糠疹组皮脂溢出部位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77.05%、66.67%、91.42%高于相应的干燥部位58.93%、47.62%、57.89%。在头皮、皮脂溢出部位、干燥部位,疾病组真菌检出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组4个部位真菌分布的数量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脂溢出部位中,18~44岁年龄组孢子数量最多。结论:健康皮肤不同部位的真菌阳性率和孢子数量不同。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和玫瑰糠疹的皮损部位真...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对小肠病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口服法小肠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东莞三局医院收治的 76 例疑似小肠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多层螺旋 CT 口 服法小肠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口服泛影葡胺对比剂后的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检查的影像资料和临床数据,比较此 法与常规胃肠内镜检查结果的定性正确率和定位正确率。结果:除 2 例出现轻微的恶心现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显著的不 适症状。多层螺旋 CT 的定位正确率为 89.5 %,显著高于胃肠内镜检查的 75.0 %;多层螺旋 CT 的定性正确率为 63.2 %, 低于胃肠内镜检查的 78.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小肠疾病患者利用多层螺旋 CT 口服法进行小肠 造影检查,能有效提高小肠疾病的定位正确率,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阴道微生态指标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每组80例,均进行阴道微生态指标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研究组根据阴道微生态指标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失衡组,均接受手术治疗,随访1年观察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阴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微生态正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H、乳杆菌分级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及炎性反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指标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阴道健康状况,重点关注阴道pH、乳杆菌有明显异常的患者,可以及早进行干预,从而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和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