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跨世纪临床医学(专升本)教学计划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医学成人教育中,推出临床医学(专升本)专业新的教学计划,采用新理念,进行大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指出,该计划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分类可以把纷繁复杂的事物加以条理化、系统化,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以事物的本质属性为划分标准的分类。同以事物的其他属性为划分标准的一股划分相比较。更具有科学性。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内经》的病因分类,是以病因致病部位的阴阳属性为划分标准的“阴阳分类”。在概念上把病因自身的本质特性与致病部位相混淆,因此,严格地说“阴阳分类”只能是病因分类中的一般划分或辅助分类。那么,《内经》中有没有揭示病因本质的分类呢?  相似文献   
3.
《灵枢·邪客》云:“卫气者,……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1984年版)释;“足少阴之分间,指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处。”《黄帝内经灵枢译释》和《灵枢经校释》均释为“足少阴肾经之起点”,历代注家于此或阙如弗释,或增义为训。  相似文献   
4.
三才思维模式与《内经》理论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现平 《中医研究》1992,5(1):10-13
三才思维模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一部分,源于《周易》,在先秦两汉的社会土壤和心理范围中逐渐凝聚形成。由于其具有自然现、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从而成为汉代哲学整体观中以三分法观察、处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渗透于《内经》理论体系,在中医理论的许多具体学术内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内经》对于人的生理、病理的许多知识都与这种思维方法有关。其具体表现有:一是构成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二是揭示病因病机的三分规律;三是确立诊治疾病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医方汇编》(中译本),表明公元19世纪末部分医家逐渐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因此,在西医广泛传播中,试图把两种学术加以汇通。其方法是:根于中医理论、延用中医术语、引进解剖和化学药物知识。  相似文献   
6.
尿失禁是指任何增加膀胱内压或降低尿道压,而导致尿道外口不自主地溢出尿液的一种疾病。它既可作为一个独立症状又可以是许多不同疾病中的一个症状,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对本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校正》“素问”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校正》注说:“按《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疴瘵由是萌生,故曰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化的结构和整体着眼,通过分析隋唐《经籍志》的文献记载,探讨晋唐医家的多元文化思想,并对经史、宗教、实用等文化元素与中医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杨上善,隋人,爵里时代,正史无载。作为医学家,杨上善一直为杏林所推崇;而作为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则鲜为人知。杨上善的哲学思想反映了隋唐时期哲学思潮的特点,《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中关于易学的论述和发挥,就是其哲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本文对《太素》与传统易学思想中的某些观点,作了相关性考察,力图在理论上探讨杨上善《太素》的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