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固定锁骨中段斜形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建立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分别予以重建钢板前置位固定和上置位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同的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顺时针扭转、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4种工况,评价不同内固定的最大等效应力、骨折块的最大综合位移和骨折断端的最大等效应力。 结果 ⑴压缩工况下前置位和上置位各评价指标无差异;⑵在顺时针扭转和弯曲时,前置位内固定装置的最大应力明显大于上置位,但骨折块的最大综合位移和骨折断端的最大应力差别不大;⑶在逆时针扭转工况下,上置位固定的各个指标数值虽大于前置位,但基本接近。 结论 对于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前置位固定比上置位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提示上置位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前置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动力加压钢板(DCP)置于前外侧和后侧,使用和不使用拉力螺钉固定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建立前外侧动力加压钢板(A1)、后侧动力加压钢板(B1)、前外侧拉力螺钉加动力加压钢板(A2)、后侧拉力螺钉加动力加压钢板(B2)固定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在相同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三种工况,评价各组内固定最大应力、骨折块最大位移、骨折断端应力分布和最大位移等指标。[结果]在压缩和弯曲工况下,前外侧较后侧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及骨折块最大位移较大,扭转工况则相反。使用较不使用拉力螺钉在三种工况内固定物的最大应力值小,且分布均匀。压缩工况下,使用拉力螺钉较不使用骨折块的最大位移值较大,弯曲和扭转工况,最大位移值则较小。各组模型骨折断端应力分布基本相似,加用拉力螺钉可减小骨折面最大位移。[结论]动力加压钢板置于后侧在轴向压缩和弯曲时稳定性更强,置于前外侧抗扭转能力更具优势;使用拉力螺钉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可增强扭转和弯曲时的稳定性,但会降低压缩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开展卫生执法检查,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卫生工作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目的在于推动卫生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落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从而保障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就地方人大开展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问题有对策作业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锁定加压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固定肱骨投掷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建立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后侧锁定加压钢板、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固定肱骨投掷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在相同的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三种工况,评价各组内固定最大等效应力、肱骨骨折块及骨折断端最大等效应力。结果 (1)内固定最大等效应力:锁定加压钢板置于前外侧较后侧最大应力值小;逆行较顺行髓内钉在压缩工况最大应力值更大,扭转和弯曲工况较小;(2)骨折块最大综合位移:髓内钉较锁定加压钢板组大,锁定加压钢板置于前外侧较后侧大,顺行髓内钉较逆行髓内钉大;(3)骨折断端最大等效应力:锁定加压钢板较髓内钉组骨折断端最大应力大且应力分布均匀。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较髓内钉治疗肱骨投掷骨折更加稳定且应力均匀;锁定加压钢板置于后侧较前外侧更稳定但应力略大;逆行髓内钉稳定性优于顺行髓内钉。  相似文献   
5.
肱骨中下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致伤外力多为间接暴力或扭转暴力。因肱骨中下段解剖形状特殊,承受不同方向的应力导致骨折类型多样化,骨折线常累及干骺端,治疗较棘手。随着骨折治疗BO原则及微创理念的提出和各种内、外固定技术的发展,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有所改进。笔者就近年来该类骨折的相关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是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骨肿瘤,具有潜在恶性,对骨质侵蚀破坏性大,易局部复发。临床上常用肿瘤刮除加植骨术、肿瘤段桡骨切除、游离腓骨头移植或带血管蒂的腓骨头游离移植治疗。也陆续有使用人工腕关节置换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报道,但因远期效果不甚理想,未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使用特制的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例,随访17个月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六经新释     
朱昌荣 《光明中医》2011,26(8):1534-1537
《伤寒论》中没有"六经"一词,"六经"是《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称谓,《伤寒论》中揭示:阴、阳各自有着初、盛、衰的过程,三阴三阳是活生生的生命运动状态,且有终而复始的圜道的有序变化,并必然随人的生、长、壮、老、已而呈现螺旋式递增递减运动,其根本原因必然是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协调运动对立统一的结果。这与唯物辩证法是不谋而合的,是中医阴阳学说高度发展的结果。其实质内含在中医学中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JeRP钢板与微型钛板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45例不稳定型寰椎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 女21例;年龄15~67岁;寰椎骨折Gehweiler分型:Ⅰ型11例, Ⅲ型34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D级7例, E级38例;寰椎横韧带损伤的Dickman分型:Ⅰ型4例, Ⅱ型11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JeRP钢板组26例(采用JeRP钢板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和微型钛板组19例(采用微型钛板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寰椎侧块位移的距离(LMD)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55个月(平均2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裂开、感染。术后12个月左右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 颈部疼痛基本消失, 颈部活动无明显受限。JeRP...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的步态特征,探讨其与脊柱X线片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9例DS患者,年龄63~73(67.7±3.1)岁。使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SMART-D 400)对患者进行三维步态运动分析,主要包括时空参数(跨步时长、支撑时长、摆动时长、支撑周期、摆动周期、单足支撑周期、双足支撑周期、绝对速度、相对速度、步频、步长、步宽)、步态偏差指数(gait deviation index,GDI)和脊柱平衡参数[步态分析过程中第一个5m和最后一个5m的冠状面的偏斜角(thoracic-whole spine coronal angle,TS-CA)、矢状面偏斜角(thoracic-whole spine sagittal angle,TS-SA)、运动周期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in motion cycle,PTM)]。在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患者胸椎后凸角(T5/T12 Cobb)、腰椎前凸角(L1/L5 Cobb)、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仰卧位、俯卧位及侧卧位时,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在腰椎各椎间隙水平的位移变化和腰大肌厚度及位移变化,确定经侧路进行腰椎融合术的安全工作区。方法 15名志愿者在3种体位接受腰椎磁共振检查,记录L1/2~L4/5椎间隙水平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位置、腰大肌的厚度及位移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相同节段不同体位下腔静脉分布相似。而在L1/2~L3/4水平,相较于仰卧位,腹主动脉在侧卧位和俯卧位部分向前方移动至椎体前缘。相同节段不同体位腰大肌厚度存在差异(L2/3A区,L3/4A区、Ⅳ区和P区,L4/5Ⅱ区和Ⅳ区)(P<0.05)。不同节段腰大肌前移距离存在差异,在L1/2水平,俯卧位(-7.53±3.30)mm及侧卧位(-7.25±3.96)mm的前移距离大于仰卧位(-10.90±3.31)mm,P=0.012;在L2/3水平,侧卧位的前移距离(-0.12±5.59)mm明显大于仰卧位(-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