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基线特征以及行血管内治疗后结局的差异。方法 对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卒中串联闭塞和颅内闭塞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预后,分析不同机制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动脉栓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LAA型卒中患者共108例,其中串联闭塞63例,颅内闭塞45例。颅内闭塞组患者高血压史率高于串联闭塞组(77.8% vs. 52.4%, P=0.007)。颅内闭塞组闭塞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M1段(88.6%),而串联闭塞组颅内闭塞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49.2%)和大脑中动脉M1段(49.2%)(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抗栓、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卒中、房颤、吸烟史,基线mRS、NIHSS评分,是否静脉溶栓,侧枝循环,以及救治流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0天mRS 0-2分的患者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 vs. 41.9%, P=0.243)。颅内闭塞组术后成功再灌注率高于串联闭塞组(93.3% vs. 77.4%, P=0.026),但术后24-72小时血管再通的比例前组低于后组(57.1% vs. 77.2%, P=0.034)。最终梗死体积,颅内闭塞组小于串联闭塞组(20.1 vs. 34.5, P=0.025)。术后NIHSS评分,90天EQ-5D-5L评分和BI指数等其他次要结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90天内的死亡率,发生的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5-7天时在另外的血管区域新发脑梗死,以及新流域栓塞的患者百分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串联闭塞相较于孤立颅内闭塞,末次造影成功再灌注率较低,梗死体积更大,但术后24-72小时再通率更高,且神经功能良好预后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与颅内闭塞相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Homer1b/c蛋白在谷氨酸诱发的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海马细胞系HT22细胞,通过500 ?mol/L谷氨酸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siRNA慢病毒转染方式下调Homer1b/c表达和10 ?mol/LBAPTA-AM(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酸甲酯,钙离子螯合剂)、10 mmol/L4-PBA(4-苯基丁酸,内质网应激抑制剂)分别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omer1b/c,自噬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以及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人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水平。每组实验均进行3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谷氨酸处理HT22细胞12 h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升高(P<0.05),下调Homer1b/c表达可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内质网应激均能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然而在下调Homer1b/c表达后,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内质网应激未能进一步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结论 Homer1b/c能够调节谷氨酸诱导的自噬,其调节作用可能与内质网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烟雾病(MMD)和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AS-MMS)成年患者大脑中动脉(MCA)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探讨HR-MRI在MM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确诊的MMD和AS-MMS成年患者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危险因素(发病形式、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既往卒中史).采用3.0T HR-MRI对各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行管壁增强扫描.分析两组患者MCA的血管内径和外径、管壁厚度、管壁信号强度、增强效应和MCA附近微小血管结构及重构指数等特征.采用ROC曲线分析MCA外径对MMD和AS-MMS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MMD组和AS-MMS组患者的年龄及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组患者的MCA外径较AS-MMS组减小[(2.70±0.44) mm vs (3.31±0.54) mm,P<0.05],MCA管壁厚度增厚[(1.99±0.32) mm vs(1.39±0.57) mm,P<0.05].AS-MMS组患者发生MCA管壁局灶性信号增强现象较MMD组更常见(50.00% vs 33.33%,P<0.05).与AS-MMS组比较,MMD组患者MCA多为阴性重构(79.17% vs 25.00%,P<0.05),平均重构指数降低(0.86±0.12 vs 1.05±0.21,P<0.05),且MCA附近微小血管结构发生率升高(83.33% vs 24.17%,P<0.05).ROC曲线显示以3.13 mm为MCA外径界限值时,鉴别诊断MMD和AS-MMS的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64.0%.结论 HR-MRI对MMD和AS-MMS的鉴别有重要意义.MMD的MCA管壁皱缩,多呈阴性重构,血管外径常<3.13 mm,呈同心圆增厚,增强无强化或呈同心圆强化,且MCA附近更常见微小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探讨了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3-2019.6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EVT)、且血管再通均达到术后脑梗死溶栓 (TICI)分级2b以上的病例。分析患者的术前和术后24h的血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临床预后包括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以及3个月死亡率。mRS 评分≤2 定义为预后良好, mRS≥3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P <0.1纳入多因素分析,寻找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到术后24h平均收缩压(mSBP)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术后24hmSBP值分为三组:低mSBP组101-120mmHg;中mSBP组121-140mmHg;高mSBP组:141-160mmHg,分析三组间预后的差异;再分析低中mSBP(≤140 mmHg)两组患者与高mSBP组(>140 mmHg)预后差异。结果 共纳入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取栓成功再通患者238例,其中预后良好161人,预后不良77人。术前Alberta卒中早期 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术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术后24hmSBP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mSBP增高预后良好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随着mSBP的增高,24h sICH发生率增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9)。低中mSBP(≤140 mmHg)患者较高mSBP(>140 mmHg)患者的良好预后率高(OR:2.039,95%CI:1.043-3.984,P=0.037),sICH率低(OR:0.203,95%CI:0.062-0.664,P=0.008),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后24h mSBP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术后血压管理的重点。建议将术后24h mSBP积极控制在140 mmHg以下,如果出血转化的风险大,可控制在120 mmHg以下。需RCT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出血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其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止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1-12月我中心收治的42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22例)和开颅手术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血肿量、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神经内镜组术后残余血肿量<15 mL的患者比例(77.3%,17/22)高于开颅手术组(35.0%,7/20;P=0.022)。神经内镜组和开颅手术组术后90 d预后良好的患者分别为14例(63.6%)和4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内镜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4.5%,1/22)低于开颅手术组(5.0%,1/20;P=0.001)。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神经内镜组的术后90 d死亡率(13.6%,3/22)低于开颅手术组(30.0%,6/20;P<0.001)。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可提高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根据MCA支配区是否有急性脑梗死或TIA,将116例有MCA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分为症状组80例及无症状组36例。采用3.0 T HR-MRI检查MCA斑块影像学特征。结果症状组患者环形斑块比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9)。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斑块信号类型在T_1WI、T_2WI和STIR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症状组比较,症状组斑块明显强化比率显著升高(P0.001),无强化及轻度强化比率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 HR-MRI可以清晰显示MCA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症状性MCA斑块以环形多见,斑块明显强化;非症状性MCA斑块以弧形为主,斑块多无强化或轻中度强化。两组斑块信号在各序列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朱宣  管阳太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821-2822
急性脑梗塞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病于中老年,并且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单一的药物不能有效地阻断其缺血级联反应,因此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脑梗塞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大部分为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一系列的血栓形成机制,其中也有炎症因子的参与。C-反应蛋白作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流重建术对成人烟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和脑灌注的影响,并分析抑郁、焦虑状态改变与脑灌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64例,其中手术治疗42例(联合血流重建组16例、间接血流重建组26例),保守治疗22例(保守治疗组).在入院时、治疗6个月(±1个月)和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2 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42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以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和开颅手术组。神经内镜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共22例;开颅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共2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血肿量、术后3月mRS评分、死亡率及并发症率。结果:神经内镜组的术后残余血肿量小于15ml的患者比率77.3%(17/22)高于开颅手术组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神经内镜组和开颅手术组的患者中,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患者分别为14例(63.6%)和4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颅手术组中,1名(5.0%)患者发生了术后再出血,而神经内镜组中,1名(4.5%)患者发生了术后再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神经内镜组的术后死亡率13.6%(3/22)也低于开颅手术组3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可提高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