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内经》对针刺前的准备有多篇论及,不但对施术者提出了一些条件,对患者的要求、季节、气候,月份、时日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可见古代医家对此的重视程度。今人非但不遵此法且多有忽略,为此笔者进行了系统整理。1医者之备《内经》针刺准备首先提出的是对施术者的要求,如果医生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即使其他条件如何完善,仍然不能取得理想疗效。1.1针刺之要——贵专医生经过详细诊断,确定病位后,才能施用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脏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9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9只。造模方法:噪声结合足底电击刺激,造模周期为14天。造模同时,针刺组针刺曲池穴、太冲穴进行干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天只做与针刺组相同的抓取刺激。记录在造模前1天、第3、5、7、9、11、13、15天大鼠的血压变化,并观察行为改变。15天后取材,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结果:造模开始后,空白组血压一直正常;第3天,模型组血压开始上升120 mm Hg,至第14天,血压持续升高并保持在前期高血压(120~139 mm Hg)状态(P0.01),出现行为改变,提示造模成功。针刺干预第5天开始,针刺组血压低于模型组(P0.05)。第15天,模型组已达到高血压水平,针刺组血压虽然没有降至正常,但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芯片结果显示: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186个基因表达上调,135个基因表达下调;针刺组和模型组比较,138个基因表达上调,183个基因表达下调;钙卫蛋白(S100A8/A9)、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随血压变化,与血压及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结论:针刺太冲、曲池穴对于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具有明显的降压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高血压相关基因TXNIP、S100A8/A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属于罕见病,容易误诊,病情多变而凶险,如得不到及时诊治病死率达90%。其特征性的五联征包括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和发热。现对我院诊治的TTP患者8例进行回顾,着重分析其中6例误诊患者的诊断和误诊情况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近年来精准医学和个体化诊疗RA成为探讨与研究的热点,而辨证论治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突出个体化诊治疾病的中医思路。在一定程度上,精准医学提出的的疾病个体化诊疗,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精准医学背景下的辨证论治是RA未来中医个体化诊疗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辨证论治与精准医学,以期为RA的中医个体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内在机理。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27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泻法组,每组9只。造模方法:噪声结合足底电击刺激,周期为14 d。造模同时针刺泻法组取曲池穴、太冲穴进行干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天做与针刺组相同的抓取刺激。在造模前1天、第3、5、7、9、11、13、15天测量大鼠的血压,并观察其生理学行为学改变。第15天量取血压后取材,用 Rat Gene 2.0 Array technology 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结果造模期间空白组血压始终保持正常水平。模型组在造模第3天即突破了120 mmHg(P <0.01),并在后来的第5、7、9、11、13、15天持续升高至较高水平(P <0.01)。造模过程中大鼠出现尖叫、咬架、小便变黄、毛质粗糙、眼睛充血等变化,且血压始终处于120~139 mmHg 范围内,说明造模成功。模型+针刺泻法组的血压值在第5、7、9、11、13、15天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基因表达频谱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模型+针刺泻法组有106个基因表达升高,92个基因表达降低。其中高血压相关基因 CYP1A1、IGFBP-1的表达也发生相应变化。结论针刺太冲、曲池并施以泻法,可明显降低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的血压,并影响其肾脏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诊治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8例患者早期误诊6例,未行及仅行1次血浆置换者均死亡,完成血浆置换并辅以血浆输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均获痊愈。结论 TTP的误诊率高,早期正确诊断、早期开始充分的血浆置换可明显改善TTP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针对血液内科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广,疾病种类较多以及实习生普遍感觉实习效果不理想等特点和实际情况,作者探讨了有关学生在血液内科实习的方法,如加强实习生临床思维、临床操作技能、医德医风、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背俞是临床常用腧穴,也是《黄帝内经》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对背俞的记载试论其含义、定位、取穴、主病规律及相关配伍应用等,以期为临床、科研、针灸术语的制订及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十二原”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是《内经》中一个重要名词术语。然考其历史沿革,变义甚多,其名称、数目、含义均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演变,故时至今日,仍有诸多学者对“十二原”本义的理解有较多含混不清、未尽经旨之处。如《内经》中“十二原”为7个穴,而目前公认的“十二原穴”却是12个穴;再如五脏之原如太冲,毫无疑义即可称为肝之原;又可称为肝经之原,而对于六阳经之原穴如合谷,究竟称大肠原穴还是大肠经原穴则产生分歧。鉴于此种疑惑在现今诸多针灸著作及教学临床中存在的现象,笔者试从文献角度对《内经》“十二原”之本义进行分析探讨,为针灸术语的规范化奠定基础,并为针灸教学、临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治疗目前多采用西药抗炎止痛,控制血尿酸水平,但仍有部分患者控制不佳,反复出现发作。中药方剂能够抗炎止痛,稳定患者血尿酸水平,减少急性发作,提高西药临床疗效,但仍缺少循证医学依据。该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常见中药方剂治疗AGA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使用中药方剂治疗AGA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取所有中药方剂治疗AGA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检索均从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12月1日。使用Stata软件和Review Manager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得到文献44篇,包含患者3 564例。研究结果表明,在降低血尿酸方面,累计概率排序结果显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87.60%)疗效最佳;在缓解关节疼痛方面,当归拈痛汤(92.00%)和桂枝芍药知母汤(82.30%)疗效较佳。在改善血沉(ESR)方面,四妙丸(87.00%)改善AGA患者ESR水平优于其他药物治疗。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四妙丸(76.00%)和白虎加桂枝汤(66.10%)表现较佳。在安全性方面,除基础治疗组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发生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最低,当归拈痛汤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可能性最高。聚集分析结果显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四妙丸的疗效较好及安全性较高。结论 该研究表明,中药方剂能够治疗AGA,提高西药临床疗效。对于AGA患者,临床医生可以优先选择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四妙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