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反复心肌梗死在开始治疗时心率对美托洛尔的疗效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反复梗死病人48例,根据开始治疗时心率分成两组,第1组在心率达到75次/分开始口服美托洛尔12.5 mg,每日2次;第2组在心率达到100次/分开始口服美托洛尔12.5 mg,每日1次.结果 第1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的病人24 h内疼痛症状缓解率优于第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1个月内病死率和1年内病死率低于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美托洛尔早期干预治疗对病人短期和长期预后均有好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在持续性肌钙蛋白 I (TnI)弱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伴有持续性肌钙蛋白 I (TnI)弱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5mg,3次/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内胸痛缓解情况,3个月内因胸痛加重的再住院情况,1年内心源性死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1周内两组症状缓解率显著上升(63.6%比91.1%,χ^2=11.97,P=0.0005);3个月内胸痛加重再发住院显著减少(56.4%比19.6%,χ^2=15.91,P=0.0001);但1年内两组心源性死亡率无显著差异(5.5%比8.9%,χ^2=0.50,P=0.4792)。结论: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持续性TnI弱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而且减少患者因心绞痛加重的再住院率,但一年内死亡率两组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前蛇咬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各地毒蛇种类较多且蛇毒毒素成分复杂,尚缺乏快速区分毒蛇种类与蛇毒成分的有效方法。因此,对于毒蛇致伤患者的诊断和救治仍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关于毒蛇致伤诊治方面的文献虽时有报道,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日益更新,毒蛇致伤的临床诊治方法需要更新。为此,湖北省中毒与职业病救治联盟连同国内多家医疗机构,综合相关专家的学术和临床经验起草本专家共识,并和部分毒蛇致伤高发地区的临床专家实战运用,最后提交本共识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就毒蛇咬伤的临床诊治规范达成共识。本文旨在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对毒蛇致伤患者做出实用可行的评估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美托洛尔与地尔硫卓治疗心肌反复梗塞病人的疗效。方法:44例急性心肌反复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美托洛尔6.25mg,口服,1次/d,另一组给地尔硫卓30mg,口服,1次/d。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短期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美托洛尔组的疼痛症状缓解,疼痛再发和心衰的减少均显著优于地尔硫卓组(P〈0.05)。结论:小剂量美托洛尔选择性阻断岛受体,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有对抗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在防止心肌梗塞的面积扩大和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地硫尔卓,其长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体内雌激素、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以及雌激素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关系。方法对31例符合要求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股动脉采血检测雌二醇、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的浓度。结果冠心病组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8±7)vs(24±10)ng/L,P0.05,而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水平则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6.9±5.9)vs(1.9±1.3)mg/L;(59±11)vs(46±13)ng/L,P0.01。雌二醇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6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106,-0.203,P0.05)。结论雌二醇、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影响女性冠心病的发病与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6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缺氧方式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为探讨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提供依据。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经过几种不同的缺氧预处理后,继续培养24h,再次给予较严重的缺氧损伤处理,在不同钓时间点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罗丹明123标记线粒体的膜电位。结果Ⅰ组和Ⅱ组在缺氧预处理后的荧光强度通过成组t检验。t=10.16,P〈0.05;Ⅰ组和Ⅱ组在24h后再次经过缺氧损伤后荧光强度通过成组t检验,t=6.23,P〈0.05;Ⅰ组和Ⅲ组在缺氧预处理后的荧光强度通过成组t检验,t=34.12,P〈0.05;Ⅰ组和Ⅲ组在24h后再次经过缺氧损伤后荧光强度通过成组t检验,t=18.84.P〈0.05;Ⅰ组和Ⅳ组在缺氧预处理后的荧光强度通过成组t检验,t=26.25,P〈0.05;Ⅰ组和Ⅳ组在24h后再次经过缺氧损伤后荧光强度通过成组t检验,t=17.69,P〈0.05。再次损伤后Ⅱ组的细胞线粒体内的电位较对照组高。Ⅲ组和Ⅳ组的细胞线粒体内的电位明显较对照组低。结论在经过不同方式的缺氧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对再次严重缺氧损伤的反应性是不同的。预处理后的心肌细胞可以对再次损伤的抵抗力增强,即产生了我们所认识的预适应保护效应;也能产生心肌细胞对再次损伤的抵抗力减弱,即产生了我们所认识的缺氧损伤增敏效应。  相似文献   
7.
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3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标准肝素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标准肝素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标准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48h的病死率、治疗后48h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治疗后30d内的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2、5.28、5.47,均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短期预后和长期预后,比单纯标准肝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吸烟者的CD62P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血清CD62P分子和血小板膜CD62P分子的表达。结果: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血清CD62P表达[(2.76±0.34)ng/ml比(3.02±0.84)ng/ml]、血小板膜CD62P[(2.92±0.28)ng/ml比(3.88±0.47)ng/ml]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吸烟与血清和血小板膜CD62P表达有明显的关系,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在心肌缺血缺氧预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被公认,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尤其对细胞的能量代谢变化的分子水平研究不足,而线粒体能量代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据此,特设计此实验用微量NA对培养心肌细胞进行预处理,研究NA预处理后早时相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损伤中线粒体跨膜电位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浓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考和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中国家系致病基因Dystrophin基因多态位点及突变位点的研究.方法 收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此家系进行Dystrophin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150名家系外健康对照者的该位点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分析.结果 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中发现了一个纯合变异,即Dystrophin基因21号外显子上发现一个错义变异(A2851G),导致代表天冬氨酸的882位密码子变化为甘氨酸(D882G),通过测序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LP)等方法,其家系中有6名(包括先证者)均有此位点的改变.结论 在中国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上发现了一个尚未报道的错义多态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