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铂类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8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肝转移癌患者,其中胃癌肝转移9例,结肠癌肝转移10例,直肠癌肝转移7例,食管癌肝转移5例,肺癌肝转移3例,卵巢癌肝转移3例,宫颈癌肝转移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肝动脉至肿瘤供血动脉,于此留置导管回病房用动脉泵行持续动脉灌注化疗铂类6h,雷替曲塞15min,然后再入导管室于肿瘤供血动脉行超液化碘油和表柔比星混悬液栓塞术。结果 38例患者中CR2例,PR22例,SD10例,PD4例。RR63.2%。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为Ⅲ0以下,均能耐受,无严重副反应。有2例Ⅳ0胃肠道反应,其余均为Ⅲ0以下,经对症治疗可缓解。栓塞术后综合征主要有疼痛、发热,对症治疗均可缓解。结论雷替曲塞联合铂类行肝动脉持续化疗和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丽娜  王藏海 《河北医药》2003,25(10):747-747
肾癌是肾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 ,肾癌在术前行肾动脉栓塞及姑息性栓塞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对 2 4例肾癌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14~ 73岁 ,平均 5 2 .3岁。腰部酸痛和无痛性血尿为本组的主要临床症状。全部病例超声或CT扫描均显示肾脏占位性病变 ,左侧肾脏病变15例 ,右侧 9例。最大占位肿块范围 13cm× 17cm。1.2 造影诊断方法 采用TOSHIBSA 2 0 0 0VDSA系统。患者局麻 ,采用Seldinger…  相似文献   
3.
朱丽娜 《中国肿瘤》2004,13(12):773-775
文章介绍了吉林省肿瘤医院通过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双丰收.同时,对在加强行风建设中如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50例肺腺癌接受HEMe方案化疗,6例肺鳞癌接受HE方案化疗.结果总有效率为39.3%,肺腺癌有效率为42.0%,肺鳞癌有效率为16.7%.结论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羟基喜树碱为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复制过程中进行解螺旋时必须有拓扑异构酶的参与,该酶在癌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HCPT(羟基喜树碱)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是其作用靶点。我们自1999年10月以来用HDLF(HCPT、DDP、CF、5Fu)方案治疗62例晚期胃癌,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1999年10月~2001年10月本组共6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32~72岁,中位年龄56  相似文献   
6.
背景 在美国,肥胖症的流行直接导致超体质量减肥手术数量的增加.超体质量减肥手术后,患者体质量大量减轻,剩余过多的组织和皮肤,患者对体质量减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本文的目的是评估我们机构通过体形塑造术实现维持体质量减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1日,在我们机构行超体质量减肥手术后进行体形塑造术的30例患者(18岁以上).超体质量减肥手术和体形塑造术前最后一次随访时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根据体形塑造术时切除组织的质量(g)纠正患者BMI.结果 胃旁路手术和体形塑造术前的平均BMI分别是56.4 kg/m2和37.1 kg/m2.体形塑造术的时间平均为42个月.体形塑造术56个月后随访时,患者的BMI平均增加5%.14例患者的BMI变化小于10%(-1%~+8.8%,14例),1例患者BMI增加40%.结论 据文献报道,20%的超体质量减肥手术患者在术后2~3年不能维持他们的体质量.本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只有1例患者体形塑造术后8年随访时,BMI增加大于10%.我们的数据证明,超体质量减肥手术后的体形塑造可优化超体质量减肥手术的结果,并帮助维持体质量减轻.因此,体形塑造术可被视为全面护理超体质量减肥手术患者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庭关怀度、反刍性沉思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和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ERRI)对110例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调查。采用Amos17.0软件分析患者家庭关怀度、反刍性沉思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路径和关系效应。结果患者PTGI、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和ERRI总分分别为(57.87±10.27)分、(8.22±1.45)分和(25.61±10.11)分。家庭关怀度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患者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家庭关怀度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均对创伤后成长有直接正效应(P0.05);家庭关怀度通过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创伤后成长产生间接正效应,间接效应值为0.76。结论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庭关怀度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其创伤后成长存在相关性,并且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家庭关怀度和创伤后成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可通过在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疾病后沉思增强患者家庭关怀度,同时提高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8.
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全身转移的诊断和评价治疗后反应有重要价值。但由于WB-MRI技术复杂度高,需要制定规范化的图像采集方案和报告标准,才能广泛推广应用。前列腺癌转移报告和数据系统(MET-RADS-P)是由泌尿外科、肿瘤学和影像学专家组对WB-MRI采集方案及标准化报告最低要求提出的建议,并提供了结构化报告的推荐模板。本文结合文献综述和自身应用体会对MET-RADS-P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探讨遗传性智力障碍(I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8例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ID患儿,通过MLPA P036筛查亚端粒拷贝数变异。结果 68例患儿中检出亚端粒拷贝数异常者7例(10%),均为缺失突变,其中1例患儿涉及2个亚端粒的缺失变异,另1例患儿涉及4个亚端粒的缺失变异。结论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是遗传性ID的重要病因;MLPA可作为研究遗传性ID患儿发病机制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锥形束CT研究根管预备前、后的管间峡区出现率及分型,并探讨锥形束CT在管间峡区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66颗离体单根双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前及预备后,经锥形束CT扫描.记录并比较根管预备前、后管间峡区的出现率及形态.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x2检验分别比较根管预备前和预备后根尖0~6 mm区域内每1 mm区域的管间峡区(完全峡区和部分峡区)出现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根管预备前、后根尖0~6mm区域内的管间峡区(完全峡区和部分峡区)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根管预备前后单根双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根尖0~6 mm区域内不同横截面的管间峡区出现率不同(P<0.05),以根尖1 mm处最低,6 mm处最高;部分峡区比例高于完全峡区(P<0.05).根管预备后,根尖0~6 mm区域内管间峡区的出现率显著减少(P<0.05),但完全峡区所占比例增加.结论:锥形束CT可较精确地观察根管预备前、后管间峡区的结构变化,是研究管间峡区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