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性知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辖区青少年400例为观察组,另选400例青少年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多形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青少年的性知识情况、紧急避孕知识进行观察。结果:教育前,两组青少年的性知识了解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青少年经教育后的性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教育前的紧急避孕知识知晓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教育后的知晓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健康教育能提高青少年的性知识了解程度,也能提高青少年对紧急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对降低青少年非意愿妊娠、性传播疾病发生率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廖慧霞  马健  厉晓萍  朱丹玲  黄敏 《全科护理》2016,(36):3831-3833
[目的]评价细节护理对急诊内科病人自我效能和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6月急诊内科符合条件的病人96例,采用隔日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采用细节护理,入组当天、离开前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行设计的心理情绪量表评价自我效能和心理情绪,并比较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急诊救治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GSEC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紧张、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GSE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紧张、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率为86.67%,心理自我调节为68.89%,自我行为管理为66.67%,急诊救治有效为93.33%;对照组分别为50.98%、33.33%、43.14%、8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可减轻急诊内科病人心理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提高急诊救治效果,其作用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变化趋势、常见出生缺陷的种类及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8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21.89‰,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的变化呈逐步上升趋势(χ^2=22.80,P=0.000),其中主要为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χ^2=23.67,P=0.000)。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常住人口(χ^2=6.83,P=0.033)。出生缺陷前4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外耳畸形,占出生缺陷的45.90%,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和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进一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特别是在妊娠28周前及时诊断和处理先天性心脏病,关注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的变化趋势,寻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更有效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2007年的孕产妇系统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率、≥8次产前检查率、剖宫产率等指标前后5年比较,常住人口后5年明显高于前5年;户籍类型比较,常住人口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差异有极显著性(P值均〈0.001);孕产妇死亡率前5年明显高于后5年,流动人口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差异有极显著性(P值均〈0.001)。结论常住人口产前保健的各项指标呈上升趋势,加强流动人口的孕产期系统保健特别是孕早、中期保健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探索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和资助模式是摆在政府和医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辖区10年来不同户籍类型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的相关指标和工作流程,找出有关影响因素或主要存在的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和资助模式,以提高全人口)的各项保健和效果指标.方法 对2000~2009年孕产妇系统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常住人口的早孕检查率平均为78.24%,呈逐年上升趋势(χ2=5 152.60,均P<0.001),流动人口平均为17.70%,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 513.05,P<0.00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常住人口平均为73.40%,呈逐年上升趋势(χ2=5 840.11,P<0.001);流动人口平均为11.89%,呈逐年下降趋势(χ2=5 011.59,P<0.001).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常住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χ2=31.74,P<0.001).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医疗保健已成为深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流动人口早孕检查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深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目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也是提高全人口孕产妇保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妊娠早期妇女心理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妊娠早期妇女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08名妊娠早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与孕妇心理状况高度相关.计划怀孕的孕妇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计划怀孕的孕妇(23.95% vs 40.63%,10.53% vs 2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2,P<0.01;χ2=13.167,P<0.01).有先兆流产史的孕妇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先兆流产史者(21.54% vs 12.12%,37.97% vs 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P<0.05;χ2=5.020,P<0.05).结论 影响妊娠早期妇女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有低社会支持、计划外妊娠、有先兆流产史.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医校联合模式在中学生生殖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6年3至9月,采取知情自愿的原则,随机抽取了深圳市福田区5所中学医校联合模式干预前后,在校高中生1 05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受检学生中有58.02%首次接触性教育的时间主要在初中时期,与学生的需求相符.干预后学生的生殖健康知晓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常见生殖心理健康问题及遗精现象知晓率提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71、12.50,均P <0.05).干预后受检学生异性交往心理状况改善明显,其中选择团体活动的学生百分率由干预前的55.49%上升至66.18%(x2=24.81,P<0.05);对中学生恋爱现象持反对态度的学生由干预前的4.66%上升至34.87% (x2 =296.63,P <0.05),持赞同态度的同学由干预前尚未60.06%下降至28.13%(x2=213.74,P <0.05);在有异性表白的情况下,考虑接受的学生百分率由干预前的54.42%下降至34.78%(x2 =80.71,P<0.05),表示明确拒绝的由干预前的27.89%上升至45.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90,P<0.05).结论 医校联合干预模式对提高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健康水平、态度及行为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有效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趋势,评价死亡评审的质量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寻找更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至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和死亡评审资料、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年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67.24/10万下降到2011年的13.18/10万,12年平均死亡率26.98/10万(61/226076)。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X^2=37.443,P=0.000)。对孕产妇死亡率前后6年分组比较,后6年明显低于前6年(X^2=6.344,P=0.012),其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后6年较前6年下降明显(X^2=6.149,P=0.013)。61例孕产妇死亡评审结论,可避免死亡5.56%,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55.74%,不可避免死亡37.70%;直接产科原因导致孕产妇死亡占50.82%,间接产科原因导致孕产妇死亡占49.18%。结论完善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实施“降消”项目和免费产前检查产后访视项目、加强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各项综合措施的落实,使福田区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明显,证明措施可行有效,但需不断探索新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春发育开始时间与女生心理状况、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青少年门诊接受咨询的150例女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青春期发育量表进行分组,将其分为早熟组(5分)35例、适时发育组(6分~17分)95例和晚熟组(18分)20例,对三组心理状况、问题行为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三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问题行为评分相比较,早熟组>晚熟组>适时发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发育开始时间过早或者是过晚均会给女性心理状态、问题行为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引导青春期女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