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斑秃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心理特征间的关系,为斑秃的治疗提供依据及新的思路.方法 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艾森克个性调查表》测试对113例斑秃患者进行体质类型及性格调查,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斑秃患者的E、N、P量表(E:Extrovision-Introvision,外向和内向;N:Neuroticism,神经质;P:Psychologica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性格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56,P<0.01),病例组多见偏颇体质(占93.81%),对照组多见平和体质(47.20%),斑秃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依次为阴虚质、瘀血质、气虚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斑秃患者平和质与阴虚质人群比较,阴虚质人群E、N分数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点.结论 斑秃患者大部分表现为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3个都是突出表现在焦虑、抑郁方面.而他们在中医体质类型中以阴虚内热为主,故个性急躁、易急.本研究从体质及性格分析的角度出发,为预防和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斑秃与其他心身疾病一样,真正的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中药复方清热凉血方浸膏中成分,为其治疗银屑病的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ESI-QTOF MS)仪分析。色谱柱:5 cm×2.1 mm,1.7μm BEH C18柱,流动相为0.1%的甲酸溶液(A)-0.1%乙腈溶液(B),流速为0.3 mL/min。采用负离子模式与方中主要的单味药对比判断色谱峰的来源药材,继而通过与来源药材化学成分进行精确分子量的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果样本中检测出30多种物质,共鉴定出22个中药成分,分别为柠檬酸/异柠檬酸(1)、没食子酸(2)、Mudanoside B(3)、儿茶素(6)、羟基芍药苷(7)、短叶苏木酚酸(8)、丹皮酚(10)、牡丹酚新苷(12)、白芍苷R1(13)、芍药苷(14)、鞣花酸(15)、没食子酰芍药苷(1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苷(17)、Oldenlandoside I(18)、苯甲酰氧芍药苷(19)、牡丹皮苷C(20)、苯甲酰芍药苷(24)、三羟基-十八碳二烯酸(25)、Anguivioside B1/2(26)、三羟基-十八碳二烯酸/9-羟基十八烷二酸(29)、2-羟基-3-甲基蒽醌(30)。结论在清热凉血方主要化学成分中,丹皮酚、芍药苷、白芍苷R1与银屑病的发病机理相关,可能是其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寻中药组方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以10 ng/mL的KGF刺激HaCaT细胞增殖的方法建立银屑病的细胞模型.用祛银颗粒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药物作用后的细胞生长状态,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血清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48 h祛银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药物与模型组比较,对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0.05);祛银颗粒中、高剂量组抑制作用与维A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在细胞合成S期,祛银颗粒高剂量组同期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与维A酸组相近(P>0.05).祛银颗粒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分泌的TNF-a降低(P<0.05).结论 祛银颗粒含药血清具有抑制KGF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抑制细胞分泌INF-α,提示抑制表皮增殖和抑制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可能是祛银颗粒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