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为肿瘤相关死亡之首。放疗是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文献报道约61%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需要接受至少一程放疗[1]。放疗在肺癌中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学关系,随着照射剂量升高,局部区域复发风险相应降低[2-3]。然而,肺癌放疗剂量的提高受到正常组织毒性限制,其中RILI是最重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之一。 目前认为RILI是由多因素、多细胞参与的复杂、动态反应过程。有学者提出了RILI的细胞—分子调控假设:多种细胞受到照射后本身发生损伤,且细胞间相互作用并受到各种水平细胞因子的调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局部肺组织内的病理生理反应。分次放疗则能反复刺激这些细胞,导致肺实质损伤,进而引起各种细胞因子释放并诱发包括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血细胞乃至骨髓干细胞的系统性反应,从而造成进一步肺组织损伤及损伤修复[4]。在细胞水平,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造成肺泡上皮细胞,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塌陷和不张,同时伴有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渗出增加→间质水肿→肺内充血。在分子水平,多种细胞因子如TGF-β1、TNF-α、IL-1、IL-6、PDGF-β等参与了RILI发生及发展过程,并将急性反应放大[5-8]。在组织水平,RILI可表现为RP或RF,相应影像学表现为局部肺内斑片影、通气支气管征、实变影、条索影或蜂窝样改变。  相似文献   
2.
<正>NK/T细胞淋巴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类型,占NHL的5%15%。其发病可能与CD56表达及EB病毒感染相关的分子机制有关[1],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由于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鼻腔,因此称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而原发于鼻以外(鼻咽、口咽、硬腭、舌根等)的NK/T细胞淋巴瘤则称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由于此类淋巴瘤具有其本身特殊的特点,其临床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既往考虑NK/T细胞淋巴瘤为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习惯性思维以化疗为主,但是预后差,5年生存率30%15%。其发病可能与CD56表达及EB病毒感染相关的分子机制有关[1],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由于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鼻腔,因此称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而原发于鼻以外(鼻咽、口咽、硬腭、舌根等)的NK/T细胞淋巴瘤则称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由于此类淋巴瘤具有其本身特殊的特点,其临床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既往考虑NK/T细胞淋巴瘤为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习惯性思维以化疗为主,但是预后差,5年生存率30%40%。为了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解剖学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剂量学分布的影响,客观评价放疗重新修改物理计划的必要性.方法搜集12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进行相关临床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疗前常规螺旋CT扫描,由临床医生进行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IMRT计划完成后再次螺旋CT扫描校正治疗中心,开始治疗后的每周按治疗中心重复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将获取的CT图像和原计划CT图像融合.首先在系统融合界面就变化的PTV1及正常器官(腮腺、轮廓)进行重新修改,并计算出靶区及正常器官体积变化范围,从中寻找再次计划的最佳时间段.其次按照首次计划条件在重新修改的靶区上再次计算,得出靶区及正常器官剂量学参数后与首次计划对比观察其变化.结果 IMRT治疗中头颈部外轮廓、腮腺体积逐步缩小,放疗至5周左右腮腺及轮廓体积变化达顶峰,因而选择第5周CT和首次CT作为剂量学研究对象.再次计算及配对设计比较发现治疗中和治疗前PTV1,D99、D95,脊髓Dmax、Dmean,脑干Dmax、Dmean,下颌骨Dmax、Dmean相似(P值均>0.05),而双侧腮腺D50不同(P左=0.03,P右=0.01).结论 IMRT治疗过程中鼻咽癌患者出现腮腺缩小、轮廓改变和PTV缩小.放疗至5周左右相关体积变化达顶峰.第5周再次计划与原计划相比脊髓、脑干、下颌骨、PTV1各项剂量学参数值变化不大,但腮腺剂量增加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输注中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输注中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尹文敏,牛小青,包萃华,任小云,严怀秀,曹建忠,张国琳,候美仙,赵敬泽,席晶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多采用泼尼松、氨肽素、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等方法,当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或不宜用脾切除及免...  相似文献   
5.
背景:Fan及P53是重要的促进凋亡的调控基因,属于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其表达产物具有传递凋亡信号的作用,可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的凋亡,而葛根素则能够减轻细胞的凋亡程度。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脑复苏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及P53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 材料:实验于2001-09/2002-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3个月龄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葛根素治疗组,15只/组。 方法:葛根素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第一颈椎两侧翼小孔,但不电凝两侧椎动脉,只分离两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之。葛根素治疗组于缺血前1h给予葛根索注射液100mg/kg,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给药。各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h即速处死,每次每组3只。分离海马组织,制备组织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Fas及P53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Fas及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的比较。 结果:实验纳入大鼠4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假手术组未见明显Fas基因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6,12,24,48h时差异显著[(15.0&;#177;4.3)。(13.5&;#177;4.9);(40.7&;#177;3.4),(27.2&;#177;3.1);(37&;#177;4.8),(22.0&;#177;2.1);(24.7&;#177;4.1)。(18.9&;#177;5.3)个/mm;P〈0.05,P〈0.01]。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假手术组未见明显P53基因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索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h均明显降低[(25.3&;#177;4.4),(12.8&;#177;2.7);(24.3&;#177;3.6),(10.9&;#177;3.0)个/mm;P〈0.01]。④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的比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12,24,48h均明显降低[(34.0&;#177;3.7),(21.0&;#177;3.7);(41.0&;#177;4.2),(33.0&;#177;4.8);(71.0&;#177;5.5),(41.0&;#177;3.4)个/mm;P〈0.01]。 结论:给予葛根紊治疗的大鼠缺血再灌注6-48h时Fas的表达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24—48h时P53的表达亦明显减少,且凋亡细胞数也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证实葛根紊的脑保护作用,提示葛根素抑制脑复苏后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减少促凋亡基因Fas及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他莫昔芬治疗腹膜后纤维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后纤维化于白种人多见,我国人种中极少见,我们曾收治1例患者,用他莫昔芬治疗,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64岁。1996年11月因腰部胀痛不适8月就医。腰部胀痛与腰部活动无关,为持续性的隐痛。无排尿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既往:身体健康。体检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ESR61 mm/第1h,血常规和肾功能未见异常,双肾B超示左肾回声不均质,腹部CT示:在主动脉和左输尿管周围可见团块状后腹膜纤维化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和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ENKTL患者资料。采用Contal-O'Quigley变点法计算ALC预测ENKTL预后最佳临界值,依此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根据Contal-O'Quigley变点法确定ALC预测ENKTL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5×10 9/L,按此值将患者分为ALC>1.5×10 9/L组(98例)和ALC≤1.5×10 9/L组(86例)。与ALC≤1.5×10 9/L组比较,ALC>1.5×10 9/L组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45 U/L、韩国预后指数(KPI)评分2~4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5分患者比例低,血红蛋白>120 g/L患者比例高(均 P<0.05)。ALC>1.5×10 9/L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均优于ALC≤1.5×10 9/L组(3年OS率:65.7%比45.4%,5年OS率:61.0%比36.6%;3年PFS率:61.7%比41.0%,5年PFS率:51.9%比32.2%;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血清LDH水平、ALC、是否放疗及是否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是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其中对于OS,ALC>1.5×10 9/L与≤1.5×10 9/L相比的 RR为0.634(95% CI 0.398~1.008, P=0.050),对于PFS, RR为0.625(95% CI 0.406~0.962, P=0.033)。 结论:高ALC的ENKTL患者预后较好,ALC可能是ENKTL的一种强有力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为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常见肿瘤,其主要临床病理类型为鳞癌和低分化癌,而鼻咽原发性腺癌却少见大宗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纯放疗治疗早期喉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单纯放射治疗的早期喉癌患者85例。用K-M法进行生存率的计算,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纯放疗组的3、5年总生存率(OS)为92.5%、82%。单纯放疗组首程治疗后的3、5年局部控制率(LC)为82.5%、7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期(P=0.032)、鳞癌类型(P=0.025)、年龄(P=0.02)是影响喉癌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年龄〉60岁、治疗前KPS评分〈80、T2N0M0喉癌、低分化鳞癌及声门下型喉癌是影响O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单纯放疗可以作为治疗早期喉癌的首选方法。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治疗前KPS评分、喉癌分期、鳞癌类型及喉癌的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前胸部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脑转移的预测能力以及指导个体化预防性脑照射(PC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及影像学检查确定为局限期患者资料97例。基于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Cox与相关性检验筛选与LS-SCLC脑转移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 使用校正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内部5折交叉验证、决策曲线分析(DCA)与整合布莱尔评分(IBS)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与临床获益, 使用Kaplan-Mer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和评估组间差异。结果提取出影像组学特征1272个, 使用LASSO Cox回归和相关性检验筛选特征, 最后通过8个与LS-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S-SCLC患者1年与2年脑转移的AUC分别为0.845(95%CI为0.746~0.943)和0.878(95%CI为0.774~0.983)。5折内部交叉验证、校正曲线、DCA以及IBS显示模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