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5-ALA-PDT)对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和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方法细胞实验研究用灭活痤疮丙酸杆菌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5-ALA孵育RAW264.7细胞,并给予16 J/cm~2红光照射。采用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离子的荧光强度,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法(dihydrochloride acetyl acid dichloride,DCFH-DA)检测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结果模型组吞噬活性比空白组高,随着5-ALA浓度升高,吞噬活性降低,呈剂量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5-ALA 0.12 mmol/L组细胞内有大量红色荧光。随着5-ALA浓度升高,ROS水平升高,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5-ALA-PDT可对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和活性氧自由基产生影响,可能影响5-ALA-PDT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谱效分析探讨雷公藤药材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免疫抑制活性及肾毒性相关色谱峰,为确定雷公藤免疫抑制活性及毒性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对8个产地雷公藤药材分别进行提取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各产地雷公藤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给予凝集素(PHA)和脂多糖(LPS)共刺激造模,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HA+LPS)、雷公藤处理组。给予雷公藤处理48 h后检测上清中IFN-γ和IL-2的含量,并计算IC50值。以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NM-SV40)为模型利用CCK 8法考察雷公藤的肾毒性,计算IC50值。将各产地雷公藤的指纹图谱信息及免疫抑制药效、细胞毒性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谱效关系分析。结果:免疫抑制药效试验中,雷公藤提取物可显著抑制PHA和LPS诱导PBMC免疫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分泌(P<0.05),不同产地雷公藤免疫抑制药效差异较大,其中以福建、湖南和云南产雷公藤药效最强。体外肾毒性研究结果显示,福建、湖南和云南产雷公藤毒性较大,但其IC50值要远远高于免疫抑制IC50值(90倍以上)。根据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谱效分析结果显示,以IFN-γ IC50值为毒性指标时,1,8,5,3,2号峰为主要贡献峰(回归系数绝对值>0.3);当以IL-2 IC50值为毒性指标时,1,8,3,5号峰为主要贡献峰(回归系数绝对值>0.3),16~29号峰为次要贡献峰(回归系数绝对值<0.3);当以体外肾毒性GNM-SV40细胞IC50值为毒性指标时,1,8,3号峰为主要贡献峰(回归系数绝对值>0.3),15~29号峰为次要贡献峰(回归系数绝对值<0.3)。结论:1,3,8号峰既是主要的药效峰又是主要的毒性峰,2和5号峰为主要药效无毒峰,15~29号峰对药效和毒性都有一定的贡献,但都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近年来对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雷公藤成分与毒性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雷公藤及其制剂提供指导。方法:系统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 综述关于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结果:雷公藤毒性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其毒性成分同时也是药效成分,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对雷公藤高效低毒制剂研发有指导意义,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论: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雷公藤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由于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及中药药理的整体性目前关于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aminolevulinic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5-ALA-PDT)对大鼠痤疮模型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痤疮丙酸杆菌接种大鼠耳部,建立大鼠痤疮炎症模型,给予5-ALA-PDT治疗。对组织进行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巨噬细胞CD68、CD163、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的表达。结果:痤疮丙酸杆菌接种于大鼠耳部可建立大鼠痤疮炎症模型,HE染色见大量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CD68、CD163、TLR2、My D88在大鼠耳部皮肤炎症细胞质内表达,空白组较少,接种P.acnes后表达增高,加激动剂Pam3CSK4后表达更高,5-ALAPDT治疗后较P.acnes组低。结论:大鼠耳部毛囊皮脂腺及周围可少量表达TLR2,接种痤疮丙酸杆菌后,表达显著增加,导致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向毛囊皮脂腺周围聚集。5-ALA-PDT治疗后TLR2表达减少,减弱机体对细菌的免疫反应,从而减轻炎症。  相似文献   
5.
对白子草中的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得到的多糖组分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将脱脂后的白子草药材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木瓜蛋白酶-Sevag法去蛋白后,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透析除盐纯化得白子草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和1H-NMR对其进行组成研究和分析。白子草多糖中的GDPs-2的纯度为87.3%,相对分子质量为2.03×104 Da;GDPs-3的纯度为90.9%,相对分子质量为4.29×104 Da。红外光谱无法确定GDPs-2是否有α构型的呋喃糖苷,但提示GDPs-3可能有α构型的呋喃糖苷键,1H-NMR分析初步判断GDPs-2和GDPs-3的糖苷键连接方式均为α型。GDPs-2由葡萄糖醛酸和木糖组成,摩尔比为1.1:0.63;GDPs-3由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木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0.32:6.0:0.21:1.75:4.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小鼠RAW264.7细胞Toll样受体(TLR)2表达、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分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灭活痤疮丙酸杆菌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株产生炎症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予不同浓度ALA孵育细胞,并予16 J/cm2红光照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Western 印迹检测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磷酸化p38、JNK、ERK、IκBα蛋白表达。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各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ambane′s T2检验。结果 模型组TNF-α、IL-6的浓度分别为(0.34 ± 0.02) ng/L(P < 0.01)、(0.21 ± 0.03) ng/L(P < 0.05),均高于空白组。与0.03 mmol/L ALA组比较,0.12 mmol/L ALA组TNF-α浓度为(0.03 ± 0.01)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L-6浓度为(0.07 ± 0.0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14.813,P < 0.01)。模型组TLR2、MyD88、p-p38、p-IκBα、p-JNK、p-ERK蛋白表达水平(A值)分别为0.90 ± 0.14(P < 0.01)、1.11 ± 0.13(P < 0.01)、0.84 ± 0.04(P < 0.01)、1.45 ± 0.20(P < 0.01)、2.56 ± 0.06(P < 0.01)、3.70 ± 0.40(P < 0.01),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着ALA浓度升高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光动力治疗可减少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TLR2的表达,可能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减少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