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一书,仿《伤寒论》的条文形式,导源叶案为众所周知。其中运用承气场方,除了宗《伤寒论》以外,还大量取材于《温疫论》,且有所发展,使承气汤变化内容更臻成熟。本文试就《温病条辨》运用承气汤方特点作如下辨析。一、脉实证实,苦寒攻下中焦阳明温病,是外感病的高峰期,多以承气汤为主方,中焦篇第一条即是大承气汤的适应证。吴鞠通用“承气汤不强调痞满,而强调燥实”,“面目俱赤,语声重法,呼吸俱粗,大便秘,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等证,均为大热大实之证。吴氏论承气汤证比起《伤寒论》来,更为…  相似文献   
2.
《伤寒温疫条辨》十五方制方用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简称《寒温条辨》),撰写于1784年,杨氏学术成就渊源,主要受到吴又可《温疫论》的启发,上溯经典,旁及诸家,继承发展了其杂气学说,阐明了伤寒温疫证治之异,并认为温疫与四时温病有别,温疫是杂气为病,传染性猛烈,杨氏对温疫的治疗自云:“余椎广河间双解、三黄之意”,但有发挥与创见。本文试就《寒温条辨》十五方制方用药特色作一粗线探索。若有谬误,企望指教。吴又可的杂气学说,曾使温病病因学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杨栗山承又可之说,面对“温疫盛行,死者枕藉”的现实,全力研究当时温疫流行的…  相似文献   
3.
《温病条辨》妙用桂枝汤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第一方使用桂枝汤,被后世医家所质疑,认为温病的治疗,温者凉之是最起码的常识。而他却把第一方列为桂枝汤,明显违反了治疗原则,伤寒与温病是一对矛盾范畴,风温与中风病证不同,哪能在风温初起使用桂枝汤,伤寒与温病的辨证不能简单地以恶风寒与否作为辨证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常见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我们采用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辨证尤重气血兼顾本病属“痹证”、“劳伤”、“劳损”范畴。辨证宜气血兼顾,以气为主。颈椎病多由于姿势不正,使头颅部、椎体、软组织着力不均,出现软组织水肿、损伤,韧带粘连、增厚,颈椎椎体增生、变形、关节面粗糙,刺激或压迫周围神经和椎动脉,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因而颈肩项背疼痛,上肢麻木,头晕,恶心呕吐,个别伴有下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等。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50岁以上的患者,椎间盘发生退变,上述症状更为突出。肝主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黄榆汤直肠点滴治疗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予黄榆汤直肠点滴,对照组144例予甲硝唑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症状计分值治疗后有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中药黄榆汤治疗直肠炎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