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毒菌碱样症状以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主要表现.若患者同时伴发其他疾病,AOPP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出现与毒菌碱样相反的症状,给抢救带来困难.但是,如能仔细询问病史,不遗漏重要的病症并运用正确的辩证思维方式[1]认真鉴别,则可减少漏诊或误诊.现将笔者总结的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肺复苏(CPR)技术应用半个世纪以来已有很多改进,超长时间CPR就是该项技术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但是,超长CPR必需有一定的条件,盲目的延长复苏时间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现将我院抢救的1例超长CPR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病例简介患者,男,5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反复发作3年余,不能平卧伴阵发性呼吸困难1周于2010年3月18日入院。体格检查:T 36℃,P 90次/min,R 24次/min,BP 93/69mmHg。左房室瓣面容,颈静脉怒张,双侧中下肺中等量湿性啰音,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率120次/min,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主动脉瓣和左房室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1995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两家医院急诊科就诊或住院的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4~85岁。例1:有机磷农药中毒,自服剧毒类农药甲拌磷(俗称"3911")约250ml,30 min后被送入院,推测入院前10 min心跳呼吸已停止。例2:电击伤汽车修理工,用自来水冲刷车间时不慎触电致心跳骤停,到达医院急诊科时至少已20 min。例3:中  相似文献   
5.
<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方法的改良,常伴随着复苏质量的提高。方法改良加超长CPR两者结合将提高复苏成功率,使更多的患者通过心肺复苏而获救[1]。超长或长时CPR通常是指复苏时间超过30 min的心肺复苏。超长复苏的原因多种多样。通常认为,以复苏过程中始终有生命迹象和反复出现自主循环恢复和停止的病例有超长复苏价值。本文报告的6例患者,是用笔者改良的心肺复苏方法——"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ith bending and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与标准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行心肺复苏的5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成活率以及复苏期间的血压、血气分析、复苏持续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血氧饱和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复苏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59.2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院成活率为48.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心肺复苏比较,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自主循环,提高出院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李向  方金东  黄慧  陈明军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634-1636
目的 分析假性延髓麻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失败的临床资料,探讨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方法 16例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按自行设计的重症肺炎序贯性治疗方案予以治疗:常规抗感染、常规治疗辅助机械通气、常规程序脱机和脱机后治疗.观察脱机后病情变化,选择合适时机拔管,以及拔管后根据病情需要重新插管.结果 16例患者均按重症肺炎阶段性治疗方案实施治疗.该组患者在拔管后8小时内重新插管,最终7例行气管切开,5例成功拔管,4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带管自动出院.结论 假性延髓麻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失败的影响因素包括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肺部感染控制不良等.能良好控制这些因素有利于拔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术前持续性ST-T改变的老年患者,在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发生急性心肌缺血的比率.方法 选择拟行上腹部择期手术者58例,按心电图是否存在持续性ST-T改变分为观察组30例(A组),对照组(B组)28例.于手术后给予24h或48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析ST-T(U)变化及继发的心律失常.同时观察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了解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58例中,50例完成24h、8例完成48h DCG检查.A组8例(26.67%)发生19阵次缺血性ST-T(U)变化,同时有4例发生6阵次的继发于ST-T变化的心律失常,而B组共发生1例(3.57%)2阵次的缺血性ST-T改变和继发的2阵次心律失常,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有ST-T持续性改变的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心肌缺血及继发的严重心律失常比率较高,可能是诱发围术期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女,63岁.因咯血半月余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1周效果欠佳,因咯血量逐渐增多入我院.30年前曾患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1年余治愈;3年前不明原因咯血,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1周好转.查体:体温37.8℃,脉搏 92/min,呼吸20/min,血压114/78 mmHg.  相似文献   
10.
蜂蛰伤常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患者多为山区农民。蜂蛰伤后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蜂的种类和蛰伤的范围,轻者仅表现为一般的过敏反应和蛰伤处的红肿疼痛及皮损,重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甚至死亡。笔者近2年来共经治蜂蛰伤患者11例,其中危重症患者4例均死亡。现将11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