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雄激素受体基因(AR)第一外显子上的(CAG)n多态性与男性尿道下裂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342例男性尿道下裂患儿以及351例健康人。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全基因组DNA,对AR基因上的第一外显子(CAG)n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以Sanger测序方法对其测序,计算各样本的(CAG)n分布情况。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CAG)n分布,并分析(CAG)n对男性尿道下裂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病例组(CAG)n为15~44,平均长度23.65±3.36;对照组为19~31,平均长度23.14±1.87,两组CAG重复序列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3)。当n≥23,24,25,26时,尿道下裂发病风险分别为1.47(CI:1.081~2.001),1.356(CI:1.004~1.830),1.484(CI:1.063~2.071),1.565(CI:1.034~2.369),各组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n≤19时,尿道下裂患病风险为2.111(CI:0.935~4.767),P=0.05。结论 AR基因第一外显子上的(CAG)n与男性尿道下裂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CAG重复序列越长,尿道下裂的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2.
晚期前列腺癌可发生雄激素依赖性改变,对抗雄激素治疗不再有效.前列腺癌对雄激素依赖性发生转变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显示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反常激活有关,与雄激素受体(AR)表达增加和突变、AR调节因子表达改变、AR信号途径改变有关,但AR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采用单纯上或下患肾部单根输尿管膀胱外再植治疗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疗效.方法 从2009年12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间,我科采用单纯上或下患肾部单根输尿管膀胱外再植治疗完全性重复肾畸形患儿27例,均为单侧病变,女19例,男8例,年龄2个月至8岁.所有患儿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完全性重复肾畸形且均为单根输尿管病变.其中上输尿管异位开口者9例;重复上肾上输尿扩张积水伴上输尿管末端囊肿者10例;重复下肾部输尿管单纯反流者8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正常排尿间歇性滴尿或发热性尿路感染.所有患儿术后随访观察11个月至6年,随访项目包括泌尿系统超声、同位素和膀胱造影等.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3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d,术后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有1例患儿因血尿检查发现再植输尿管开口处结石形成,予以行膀胱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示患肾部积水均有好转,同位素示患肾部功能改善或稳定,正常肾部功能未见异常改变.7例患儿术后复查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发生.结论 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单纯上或下患肾部单根输尿管膀胱外再植术治疗完全性重复肾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肾盂成形术后因再次梗阻而接受手术的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手术的原因。结果 共有36例患儿接受肾盂成形术后再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梗阻原因为: 26例(72.22%)吻合口水肿增厚、周围粘连与纤维化瘢痕形成,5例(13.89%)吻合口旁或肾盂壁息肉,5例(13.89%)高位输尿管开口,3例(8.33%)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2例(5.56%)吻合口远端输尿管狭窄,2例(5.56%)肾盏颈闭锁。2例患儿因肾盏颈闭锁行肾盏颈成形+输尿管肾下盏吻合术,其余患儿均接受开放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其中34例患儿未发生再梗阻。1例肾盏颈闭锁患儿术后上、下盏间及输尿管肾盏颈吻合口均再次闭锁,再次行肾盏颈成形+输尿管肾下盏吻合术;另1例患儿再次术后30个月出现患侧腰腹部疼痛伴积水增大,再次行肾盂成形术证实为前次吻合口再次瘢痕性狭窄。上述2例患儿经过第3次手术,术后分别随访37、20个月,无再梗阻发生。结论 吻合口水肿增厚、周围粘连与纤维化瘢痕形成是肾盂成形术后再手术最主要的原因。医源性息肉、输尿管开口位置偏高、首次手术遗漏迷走血管压迫和吻合口远端输尿管狭窄,及吻合时闭合肾盏颈也是导致肾盂成形术后再手术的重要原因。术中应注意选择输尿管较宽敞处精细吻合,保持吻合口位于肾盂低位、避免误伤肾盏颈、避免遗漏存在的迷走血管、造瘘管头端尽量远离吻合口等操作细节有助于减少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外科手术中联合内镜治疗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小儿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收治的17例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患儿临床资料.男13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9岁,左侧14例,右侧3例.肾积水、UPJO合并肾脏结石11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合并肾盂内结石3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合并输尿管末端结石者2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合并肾输尿管多处结石1例,结石直径4~12 mm.结果 11例肾积水、UPJO(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患儿均顺利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中均行经肾盂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检查肾盂内各盏,10例患儿成功取出结石,1例术中未见找到结石,术后辅助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ESWL).6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UVJO)患儿均顺利行膀胱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4例顺利行输尿管硬镜检查术,2例顺利行输尿管软镜检查术,结石顺利取出4例,2例术中检查未能发现结石.结论 对于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在梗阻畸形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联合内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是理想、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3例儿童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药师会诊结果的分析,为专科临床药师会诊提供指导依据,为评估药师与临床学科间的合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儿科临床药师在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为23例儿童泌尿外科抗细菌感染治疗的25份会诊建议及相关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有明确尿培养感染致病菌及感染程度分为A(尿细菌培养阳性)、B(无尿培养结果但感染明确)、C(有明确的泌尿系统感染高危因素)三组,对三组患儿抗菌治疗方案的调整、医师的接受程度及患儿调整后的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组与B组的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平均值分别为11.86/HP和14.30/H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在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泌尿系统感染阳性症状的发生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致病菌以G-菌为主,占72.7%;药师会诊提供的具有明确目标致病菌的治疗方案调整率及医师对会诊的接受率均达100%;临床药师会诊后,经更换或调整患儿的抗菌治疗方案,患儿均全部治愈。结论:临床药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药学监护中,对缺乏尿路感染主要证据的患儿,可以根据尿路感染其他相关指标综合评估患儿病情,做到对目标致病菌的有效抗感染治疗,而特定抗菌谱的选择、足疗程的抗感染治疗是成功的关键。临床药师在药物应用的专业性方面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视化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儿童无积水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泌尿外科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采用可视化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14例无积水肾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8例,女童6例;手术时中位年龄60.77个月,年龄范围7~190个月;左侧6例,右侧7例,双侧1例;单发肾结石3例,多发性肾结石11例,结石平均直径(14.47±6.52) mm,范围8~30 mm,术前结石的平均CT值为(1 031.80±341.35) HU,范围498~1951 HU。所有患儿膀胱截石位留置输尿管导管制造人工肾积水,俯卧位B超引导下应用可视化穿刺系统穿刺目标肾盏,根据结石大小和盏颈情况选择扩张至F12超微通道。结果 14例患儿共进行15侧次碎石手术,共建立15个工作通道,1侧次辅助F4.8极微通道辅助碎石,一次穿刺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107.00±18.25) min,范围80~145 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3.60±10.93) g/L,无输血及栓塞止血病例。术后发热2例,无集合系统穿孔、腹腔脏器损伤及胸膜损伤。其中2例鹿角形结石患儿因结石负荷大,需要分期手术,另有1例术后残留一个8 mm大小的结石,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一期结石清除率80.0%(12/15),二期结石清除率93.3%(14/1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58±4.87)个月,范围6~22个月,仅有1例胱氨酸结石复发。结论可视化穿刺系统可安全、快速地建立皮肾工作通道,配合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儿童无积水肾结石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隐睾及隐睾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不同表型患儿进行外显子测序,以探索不同临床表型的分子病因。方法提取19例隐睾及隐睾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外显子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3例行全基因外显子测序,16例行常见基因外显子测序,再采用Sanger测序对获得候选致病突变的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本进行突变位点验证。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9例患儿中,6例外显子测序结果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存在异常结果,并提示有3个基因可能与相关表型发病有关:①AR基因发生3处错义突变(c.1600C>A;p.Pro534Thr)、(c.2599G>A;p.Val867Met)和(c.528C>A;p.Ser176Arg);②NR5A1基因发生移码突变(c.442delG;p.Glu148Serfs*148)和错义突变(c.43G>A;p.Val15Met);③ATRX基因发生剪切位点突变(c.4317+13T>C)。其中c.2599G>A和c.43G>A为已知突变,其余4处未见相关研究报道,为新发突变。Sanger测序结果表明6处突变均得以验证,5例患儿母亲存在对应位点突变、患儿父亲未见异常,1例患儿父母均未见异常。结论AR基因错义突变、NR5A1移码和错义突变及ATRX的剪切位点突变可能是隐睾及隐睾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RNAi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EphB4基因表达的抑制效应,寻求高效率的干扰片段.方法 设计并化学合成特异性针对EphB4基因的siRNA(siRNA-1、siRNA-2、siRNA-3)为实验组,另设一无意义siRNA为对照组,脂质体转染PC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siRNA的转染效率;分别应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EphB4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应用MTT法检测siRNA对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及评估siRNA阻抑效应.结果 实验组siRNA对PC3细胞EphB4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对PC3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RNAi可以有效地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EphB4的表达,找到了具有较高抑制效率的siRNA,为进一步探究EphB4的生物学功能、体内实验和临床抗肿瘤药物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采用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37例同侧双输尿管病变的完全性重复肾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3例;患侧为左侧25例,右侧12例。临床症状中,尿路感染34例,滴尿2例,排尿困难1例。病理类型中(同一患儿不限于一种病理类型),上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11例,上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伴反流3例,上肾部输尿管囊肿26例,上肾部输尿管囊肿伴反流6例,下肾部输尿管反流26例,下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伴狭窄11例。分析手术时间、肾盂分离前后径(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ameter,APD)、输尿管直径、患肾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并发症等,评价这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平均手术年龄为8.3个月,范围为4~110个月,手术时间为(128.84±35.06)min。术后上肾部APD为(9.41±6.40)mm,术后上肾部输尿管直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