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勇  崔大祥  孙凯  杨雁灵  戴辉 《医学争鸣》2003,24(8):703-705
目的:克隆sFGFRl(solubl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receptor-1)基因,并在RTS(rapid translation system)系统中高效表达相应蛋白.方法:培养Swiss rat 3T3 fibroblast细胞株,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获取鼠sFGFR1 cDNA片段,酶切后克隆到pIVEX2.3d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Roche RTS ProteinMaster500系统,高效表达sFGFR1蛋白并用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蛋白.结果:克隆了sFGFR1基因,测序证实序列正确;Western Blot证实sFGFR1蛋白在RTS系统中高效表达.结论:克隆了sFGFR1基因并在RTS系统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频透热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方法74例原发性肝癌Ⅲ-Ⅳ期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以高频透热联合FAM(5-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方案化疗及单纯FAM方案化疗,比较两组客观疗效及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客观疗效分别为25.58%及6.45%(P<0.05);副反应中肝功下降分别为34.88%、12.90%(P<0.05),发热分别为53.49%、12.90%(P<0.05),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高频透热联合化疗可提高单纯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易军  戴辉  张聚良 《医学争鸣》2000,21(5):86-86
0 引言 胰腺多房性潴留性囊肿极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9岁,因发现右上腹包块11d入院,缘于11d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上腹痛,仅局限于右上腹部,无肩背部放散痛,伴间歇性发热,体温最高达38.3℃,经抗炎,对症治疗无效.并逐渐可触及右上腹有一肿块,在当地医院行穿刺检查为脓血性液体.镜检发现炎性细胞,B超示:胆囊窝下方及右肾内侧及腹腔动脉,下腔静脉外前方可见异常区,大小约9.1cm×6.6cm×7.6cm,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内呈蜂窝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CT示:右上腹部上腔静脉前方6.0cm×9.0cm肿块和周围组织粘…  相似文献   
4.
<正>1986年,Ponsky等[1]首次提出了经皮内镜引导下盲/结肠造口置管术(PEC),并成功将其应用于结肠假性梗阻的治疗中。PEC的适应证包括复发性乙状结肠扭转、结肠假性梗阻、难治性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和肠道去污等[2]。PEC是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PEG)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安全有效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重视[3]。我  相似文献   
5.
放化疗后所致白质脑病是指恶性肿瘤放疗和/或化疗后,继发的脑白质脱髓鞘病变,呈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由于缺乏对本病的正确认识,易将其误诊为脑白质疏松症、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毒性脑病等。目前国内有关报道较少,现收集本院2008-2014年具有典型 MRI 表现的放化疗后所致白质脑病3例进行报道,并复习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蕈样肉芽肿(MF)皮损的反射性共聚焦显微镜(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探讨RCM作为病理学诊断早期MF的辅助价值及动态监测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临床疑诊MF病例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7.0 ± 17.6)岁。根据总结的早期MF的RCM特征,对活检部位进行初步定位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MF的RCM与病理特征。对MF确诊病例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干扰素治疗,运用RCM对靶向皮损跟踪随访,9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在40例临床疑诊MF病例中,根据RCM特征初步诊断典型MF 8例,疑似MF18例,排除14例;根据MF病理学特征诊断典型MF12例,疑似14例,排除14例。一致性分析显示,RCM特征分类与病理诊断结果的Kappa系数为0.848,P < 0.01。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表皮低折光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最高(Kappa系数 = 1,P = 0.005),其次是红斑期的真皮纤维化(Kappa系数 = 0.714,P = 0.035)。MF的RCM特征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步恢复正常,但直至临床皮损完全缓解,非典型淋巴细胞依然存在。结论 RCM技术可用于早期疑诊MF皮损的病理取材定位,同时可尝试作为一种动态监测MF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技术飞速发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亟待总结分析。方法/过程 在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上,梳理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临床问诊、病史采集及文本撰写、临床辅助决策、个性化精准医疗、医患沟通及患者心理支持、学术研究、医学教育、医院管理等临床领域的应用情况。结果/结论 大语言模型具备全面颠覆医疗生态圈的潜力,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终将造福医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60例手术中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或考虑术床有残留的病人 ,将治疗管先埋置在术床或直接插入瘤体内 ,术后 48h进行铱 192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未能切除的肿瘤照射总剂量DT 3 6~ 48Gy/ 6次 ,共 3d ,外照射DT 3 0~ 3 6Gy/ 15~ 18次 ;对于肿瘤已切除但怀疑有残留的病人照射总剂量DT 3 6Gy/ 6次 ,共 3d。结果 :60例病人全部进行了随访 ,5年生存率 (4 1/ 60 ) 68 3 % ,局部复发率 5 % ,无严重放疗副反应。结论 :手术与放射治疗联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确定 ,无严重放疗副反应 ,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蛋白家族成员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为中心的信号通路在克唑替尼(crizotinib)诱导的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样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2228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处理H2228细胞后,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状态,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及活化水平。结果:Crizotinib对H2228细胞有促凋亡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且能使H2228细胞阻滞在G1期。在使用crizotinib处理的凋亡细胞株中发现mTOR活化水平降低,mTOR上、下游关键蛋白的活化水平都呈下降趋势,肺癌细胞株H2228中特殊表达的融合蛋白EML4-ALK变异体3表达量未受影响,但其活化形式p-ALK明显受到抑制。结论:初步证实mTOR信号通路在crizotinib诱导含有EML4-ALK融合基因的肺癌细胞H2228凋亡中有一定作用,为crizotinib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G基因/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前体药系统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βG,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其转入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检测其表达及β-G前体药对转基因细胞的增殖阻断作用。结果 经G418筛选后的阳性细胞克隆,为高表达βG的胆管癌模型。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原位杂交等证实了pDOR-βG在转基因细胞中的表达;四唑蓝(MTT)比色试验测定β-G前体药对QBC939-pDOR-βG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β-G前体药浓度为0.292g/L时,其抑制率为67.6%。QBC939-β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βG基因/β-G前体药系统是一种新的自杀基因系统,可作为胆道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