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概序脊柱滑脱(Spondylolisthesis)通常是指一个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之上向前或向后移位或脱位。自1784年比利时产科医生Herbinaux发现该病以来,人们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临床治疗等多方面对脊柱滑脱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Wiltse,Newman和Macnab从病因病理角度发展和完善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当归针剂防治虚人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体虚易感冒患者34例,单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和当归针剂各1 ml,每周1次,共治疗2个月。结果:完全有效22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4%;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当归针剂防治虚人感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机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1988年正式命名的、以持续或反复发作不少于6个月严重疲劳为特征,伴有头痛、睡眠障碍,注意力和记忆下降,抑郁,肌肉骨关节疼痛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1994年CDC将该标准进行了修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德纯  房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60-162
目的:回顾近年来旨内外脊柱生物力学基础实验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研究,探讨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法机制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数据库1950-01/2006—07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法治疗的文献。检索词为“spine,biomechanics,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manipul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01/2006—07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治疗文献,检索词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生物力学,推拿”,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在图书馆手工检索1985—01/2005-12出版的相关专著。纳入标准:①脊柱生物力学研究。②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推拿手法治疗。排除标准:①脊柱骨折。②手术治疗。③重复的综述与临床治疗文献。从腰椎生物力学的角度阐述手法的作用途径,评价推拿的临床疗效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其中3篇为研究性论著,1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将文献进行综合评价。①躯干肌的协调收缩可维持腰椎节段的结构性稳定,调节腰椎活动范围,维持脊柱的动态平衡。退行性腰椎滑脱病变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等退变明显,生物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不能发挥其稳定功能,抗剪切力下降,其腰椎旋转中心后移,应力和载荷分布不协调;同时,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腰背肌肌力下降,躯干肌肌力失衡导致腰椎曲度变化,进一步影响腰椎稳定性。②手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减小骨盆前倾角及腰椎前凸,降低剪切应力,消除神经根压迫,结合针对性的导引和功能训练可改善腰椎承重力线,改善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和柔顺性,提高躯干肌群的肌力和腰椎稳定性。 结论:推拿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有效的保守方法,手法的筛选、规范以及疗效的客观评估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近年来国内外脊柱生物力学基础实验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研究,探讨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法机制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数据库1950-01/2006-07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法治疗的文献。检索词为“spine,biomechanics,degenerativespondylolisthesis,manipul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01/2006-07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治疗文献,检索词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生物力学,推拿”,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在图书馆手工检索1985-01/2005-12出版的相关专著。纳入标准:①脊柱生物力学研究。②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推拿手法治疗。排除标准:①脊柱骨折。②手术治疗。③重复的综述与临床治疗文献。从腰椎生物力学的角度阐述手法的作用途径,评价推拿的临床疗效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其中3篇为研究性论著,1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将文献进行综合评价。①躯干肌的协调收缩可维持腰椎节段的结构性稳定,调节腰椎活动范围,维持脊柱的动态平衡。退行性腰椎滑脱病变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等退变明显,生物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不能发挥其稳定功能,抗剪切力下降,其腰椎旋转中心后移,应力和载荷分布不协调;同时,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腰背肌肌力下降,躯干肌肌力失衡导致腰椎曲度变化,进一步影响腰椎稳定性。②手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减小骨盆前倾角及腰椎前凸,降低剪切应力,消除神经根压迫,结合针对性的导引和功能训练可改善腰椎承重力线,改善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和柔顺性,提高躯干肌群的肌力和腰椎稳定性。结论:推拿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有效的保守方法,手法的筛选、规范以及疗效的客观评估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推拿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四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FS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每次30min,隔日1次,共治疗10次。运用等速肌力测试技术比较治疗前后CFS患者肘、膝关节肌群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总功(total watt,TW)、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flexor/extensor,F/E)比值;采用慢性疾病治疗的功能评估(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FACIT)疲劳评价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疲劳程度,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ACIT疲劳评价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7.5±9.1vs42.5±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患者骨骼肌PT、TW、AP值及F/E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肘关节60°/s角速度运动时伸肌PT值、TW值,膝关节60°/s和180°/s角速度运动时屈肌PT值、TW值明显提高;肘关节伸肌及膝关节伸、屈肌AP值明显提高;膝关节在180°/s角速度运动时F/E比值明显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患者疲劳程度的改善与肘关节在60°/s角速度下屈肌TW值以及伸、屈肌AP值的改善程度呈负相关(r=-0.282、-0.482、-0.285,P<0.05,P<0.01);同时与膝关节各肌群在180°/s角速度下F/E比值的改善程度呈负相关(r=-0.330,P<0.05)。结论 CFS患者四肢骨骼肌力学性能下降;推拿治疗可以使四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能得到改善,降低患者整体疲劳程度;四肢骨骼肌力学指标改变能够为临床诊断及评估CFS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和疲劳特征及中医推拿的干预效应。方法:将3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推拿治疗。手法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为主;部位以督脉、膀胱经、胃经为主,主穴取风府、腰阳关、心俞、脾俞、肝俞、合谷、太溪;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借助SF-36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MFI-20多维疲劳问卷测量工具评估两组对象的QOL和疲劳特征,并观察推拿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相应量表的积分变化。结果: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SF-36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积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MFI-20总体疲劳、生理疲劳、活动减少、兴趣减少和精神疲劳等五个维度积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10次推拿治疗后,治疗组SF-36八个维度上积分都表现为升高的趋势,除生理职能和身体疼痛外,其余六项因子前后差异配对比较都有显著性意义(P0.05)。MFI-20五个维度积分都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前后差异配对比较皆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存在QOL下降和主观疲劳的特性;中医推拿可提高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QOL,调整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0.
骶髂关节紊乱特点和推拿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近年来国内外骶髂关节基础实验和骶髂关节紊乱的推拿临床研究,分析骶髂关节紊乱的特点和手法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数据库1992-01/2006-04相关骶髂关节紊乱、生物力学研究和手法治疗的文献。检索词为“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 biomechanics, manipul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01/2006-04相关骶髂紊乱的推拿临床治疗文献,检索词为“骶髂关节紊乱,生物力学,推拿”,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在图书馆手工检索1993-01/2005-12出版的相关专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取包含骶髂关节紊乱、生物力学研究和手法治疗的相关文献,开始查找摘要与全文。纳入标准:①骶髂关节紊乱和生物力学研究。②推拿手法治疗。排除标准:①骶髂关节骨折。②Meta分析、综述与重复的临床治疗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了有关骶髂关节紊乱,生物力学实验和临床手法治疗的文献153篇,纳入27篇,其中1篇为研究性论著,1篇为诊疗常规,将文献进行综合评价。资料综合:骶髂关节紊乱是综合性因素,骶髂关节韧带劳损松弛是造成关节紊乱的内因,作用于骨盆的扭转外力是其外因。骶髂关节病变参与下腰痛的病理过程。推拿治疗是临床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法调整腰-盆-髋复合体、牵伸韧带及肌肉,可改善腰-骨盆的运动节律,恢复躯干腰臀部肌肉运动的协调性,提高其作功效率。结论:骶髂关节紊乱明确的临床诊断实验尚需作大样本的客观评价,调整失衡的骶髂关节,恢复骨盆的承载功能,配合针对性的骨盆稳定康复训练是推拿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