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粘液水肿性苔藓死亡1例黄利军1刘飞2周毅成2马淑文3戚基萍4患者女,45岁,农民。1990年4月初诊。患者1年前无诱因,前臂出现数个米粒大丘疹,相继于颜面、四肢、躯干等皮肤变硬厚黑,其上多数米粒大丘疹,全身胀满感,面部重,不发热,食欲正常,既往健康。...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yrtt(1938年)指出在机体传统内分泌腺以外存在一些内分泌细胞,它们广泛分布于肺、胃肠道等,主要分泌5-羟色胺,又称弥散性内分泌系统.Pearse(1966年)根据这些弥散的细胞化学特点:细胞本身含有胺,具有摄取胺前体并脱羧的能力而命名为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它们与神经细胞有许多共同的形态、生物学和功能特性,故又称神经内分泌细胞(neuro-endocrine cell,NE细胞).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胃肠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激素,可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中PCNA和 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和Ki-67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40例GIST中有26例表达PCNA,24例表达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和60.0%。PCNA和Ki-67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两者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471)。结论PCNA和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GIST良恶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类癌中MMP-2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2和p21WAF1/CIP1蛋白阳性表达与胃肠道类癌组织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胃肠道类癌组织MMP-2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36例类癌组织中,MMP-2蛋白在低分化类癌组高表达,MMP-2和p21WAF1/CIP1蛋白在高分化类癌组高表达(P<0.05),随着肿瘤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1),MMP-2和p21WAF1/CIP1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 MMP-2和MMP-2和p21WAF1/CIP1在类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用于临床对病人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内蛋白酶连接素-1(PN-1)、凝血酶及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表达及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Westernblot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及脑出m模型组不同时程(3 h、6 h、10 h、12 h、24 h、48 h、120 h)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少量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PN-1于脑出血后3 h开始增加,此后持续上升,10 h达高峰,后逐渐回降;凝血酶于脑出血后12h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PAR-1于脑出血后3 h即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120 h仍处于较高水平.脑出血后各时间点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N-1与PAR-1在脑出血后10h时呈负相关(r=-0.900,P<0.05),PN-1与凝血酶在脑出血后12h、120h时呈负相关(r=-0.900,P<0.05:r=-0.895,P<0.05). 结论脑出血后增多的凝血酶通过不断激活PAR-1从而介导了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过程,与此同时凝血酶抑制剂PN-1也大量表达,一定程度上抑制凝血酶过表达所引起的毒性效应:脑出血后三种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病人,女,34岁,左上腹部闷胀不适1周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心率73次/min,血压121/74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脏未触及,脾脏于左侧肋缘下2cm处可触及,质地稍硬。B超检查脾脏大小约13cm×10cm×7cm,肋下2cm,脾脏形态欠规整,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少量散在的点状回声,后方回声不增强,无声影,血运丰富,其周围未见到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为脾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不除外淋巴瘤)。CT提示脾脏肿大,大小约12cm×10cm×8cm,达8个肋单元散内密度不均,较正常脾脏组织密度稍低,CT值2…  相似文献   
8.
MDM2和p53在反应性及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检测MDM2和p53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胶质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中MDM2和p53蛋白均呈阴性表达;反应性增生组、低级别肿瘤组及高级别肿瘤组中MDM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2.7%(16/49)、59.2%(29/49)、80.0%(40/50);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7.3%(12/49)、57.1%(28/49)、82.0%(41/50)。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MDM2和p53在各实验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DM2和p53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MDM2和p53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及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均呈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且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增高,MDM2扩增和p53突变是胶质瘤发生的早期事件,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会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胶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激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消化道类癌组织中6种蛋白进行检测。结果:36例类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在典型、非典型和低分化3组类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1·4%(10/14)66·7%(8/12)和20·0%(2/1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生长抑素阳性标记率在进展期类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类癌分别为25·0%(4/16)、25·0%(3/12),显著低于早期类癌和无淋巴结转移类癌,其阳性表达率分别随组织分化降低而上升典型、非典型和低分化3组类癌比较胃泌素阳性率分别是57·1%(8/14)、83·3%(10/12)和100·0%(10/10),P=0·038,降钙素阳性率分别是0(0/14)、8·3%(1/12)和50·0%(5/10),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和进展期类癌比较,胃泌素和降钙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13/20)93·8%(15/16)和10%(2/20)、37·5%(6/16),P值分别为0·039和0·049。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胃泌素和降钙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2/12)、66·7%(16/24)和41·7%(5/12)、12·5%(3/24),P值分别为0·023和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类癌组织中胃泌素和降钙素高表达,生长抑素的低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组织分化、侵袭和浸润有关,它们的异常表达可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干化细胞是淋巴网状组织在病理状态下发现的一种单细胞坏死,其特征为:孤立散在镶嵌在淋巴网状组织背影中,与周围并不脱离,呈多角形,固缩状,核浆均明显深染或呈双染性,核残影可辨认。对125例淋巴结活检的HE染色切片观察,50例何杰金氏病中42例存在干化细胞(84%),50例非何杰氏病15例存在干化细胞(30%),2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中8例存在有干化细胞(32%),在何杰金氏病诸类型中,以淋巴细胞消减型更为常见。指出干化细胞在诊断何杰金氏病上有一定的提乐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