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诊断要点,提高脑出血的抢救方法.方法:早期行CT与MRI明确诊断.结果:减少脑出血的误诊率,使死亡率和致残率下降.结论:熟练掌握脑出血的早期诊断要点及急救处理原则和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6 月-2010 年12 月神经内科的9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分阶段进行规范化运动训练,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 和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 评分对比,治疗前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提高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中间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发生呼吸肌麻痹,均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及维持阿托品化治疗,必要时进行血液灌流,抢救成功16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行机械通气、维持阿托品化和血液灌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宪军  慕会杰 《现代保健》2012,(18):143-144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中间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发生呼吸肌麻痹,均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及维持阿托品化治疗,必要时进行血液灌流,抢救成功16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行机械通气、维持阿托品化和血液灌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16例经CT确诊的NAFL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成三组:PGT组予吡格列酮15mg,日一次;二甲双胍(Met)组予二甲双胍0.5g,日三次;对照(Con)组予以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共6个月。结果治疗后PGT组肝脾CT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脂肪肝消失率最高,MeT组次之,Con组最低。PGT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最低,Met组次之,Con组最高。PGT组和Met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低于Con组。结论PGT能够治疗NAFL,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科的9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分阶段进行规范化运动训练,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和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对比,治疗前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提高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随之蓬勃发展,药物的临床应用是为解决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需求,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准确、合理选用药物更为重要,掌握用药的最佳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长期
  临床实践中发现,在生物节律的不同的时间给药后,药物吸收、分布、排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的周期变化,其产生的治疗效果不一样。人体健康受生物钟的支配,疾病更是与生物钟密切相关,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到最佳疗效、最小剂量、最小
  毒性,从而可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疾病的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如肺结核、风湿热等慢性疾病往往上午体温正常,下午低热,医学上称之为“午后低热”。就像潮汐涨落那样有节律。慢性支气管炎往往夜间咳嗽频繁,心源性哮喘也多在午夜发作,根据专家们研究后提出“时辰药理学”新理论,利用这一新理论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到最佳疗效。下面简单介绍我所掌握的几种正确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供参考:
  1.心血管用药:资料表面,心梗、心律失常、脑梗塞、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死亡都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