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亚甲蓝作为长效镇痛剂被广泛应用于肛肠疾病中,然而关于亚甲蓝对老年肛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肛门功能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目的 观察两种浓度亚甲蓝注射液对老年人肛瘘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中医肛肠科的60岁以上肛瘘切除术后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1%亚甲蓝注射液组和0.05%亚甲蓝注射液组,每组40例,患者术毕创面分别予以0.1%和0.05%亚甲蓝注射液封闭注射,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疼痛、创缘水肿、肛门坠胀、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失禁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0.05%亚甲蓝注射液组术后1个月肛门失禁Wexner评分低于0.1%亚甲蓝注射液组[Md(IQR):2.00(2.00,3.00)vs 3.00(2.00,4.00),P=0.009];术后3个月两组Wexner评分均降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3 d、7 d疼痛、创缘水肿、肛门坠胀及术后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0.1%浓度亚甲蓝注射液与0.05%浓度亚甲蓝注射液对老年人肛瘘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0.05%浓度亚甲蓝注射液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小,术后药物性肛门失禁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光子治疗仪局部照射治疗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日起常规换药后创面涂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组加用光子治疗仪对术后创面进行局部照射,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7日基本无疼痛或轻度疼痛90例,创缘水肿完全消退8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光子治疗仪局部照射治疗可明显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局部疼痛,减轻创缘水肿,明显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疼痛、创缘水肿、出血、肛门坠胀等常见并发症,痔核扎线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术后肛门坠胀,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复发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积分、创缘水肿、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痔核扎线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随访3年和5年复发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状混合痔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全国肛肠学会统一制定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经过临床20年系统研究、治疗观察,采用中药制剂消痔灵液,注射到直肠内外治疗直肠脱垂360例,经过随访表明治愈率达93.33%,无并发症及后遗症.作用机理根据传统中医"下者举之"、"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选用中药制剂消痔灵液注射到直肠内外(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的黏膜下层、直肠全段的黏膜下层、左右侧骨盆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使注射的局部产生无菌性致炎反应,发生纤维化,产生粘连固定作用.既加强了黏膜层与肌层的粘连固定,又使直肠间隙侧韧带与直肠壁粘连固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注射后配合中药口服,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凡中气下陷,选用补中益气汤.大肠湿热,选用升阳除湿汤.气血两虚,选用四物汤加白术、茯苓.术后让病人坚持做提肛运动锻炼.特点本项目为全国首次提出采用直肠内外注射消痔灵液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治疗效果确切,治愈率达93.33%,基本无并发症、后遗症.适应症广泛,治疗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升清化浊方治疗肛窦炎湿热下注证疗效。方法:选择90例肛窦炎湿热下注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甲硝唑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混合溶液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升清化浊方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肛门坠胀、肛门瘙痒、肛门疼痛、肛窦充血、肛窦水肿症状积分以及TNF-α、IL-6、IL-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FN-γ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升清化浊方治疗肛窦炎湿热下注证疗效较好,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控制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参黄祛毒方熏洗液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的促愈作用,以明确其最佳浓度。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参黄祛毒方熏洗液高、中、低浓度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9点、16点肛门局部熏洗各1次,共治疗14天。比较各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日和创面完全愈合天数。结果中浓度组的总有效率95%、平均住院日为(16.17±2.16)天、创面完全愈合天数为(26.56±2.89)天,各指标均明显好于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均P0.05)。结论参黄祛毒方熏洗液可有效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中浓度为其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7.
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较多,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使用不同的方法,但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争议较多。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易操作、副作用少、可推广的治疗手段一直是我们业界同仁不断寻找的目标。我院"消痔灵经肛门直肠内外注射方法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360例"的科研工作,于2003年通过了国家科委专家的鉴定,并在200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在此基础上,2005~2009年我们又采用改进的肛门内外注射法(注射固脱法)及选择性黏膜结扎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止痒祛风汤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止痒祛风汤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皮肤康洗液坐浴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肛周皮肤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皮疹形态、肛周渗液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后肛周皮肤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皮疹形态、肛周渗液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型间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痒祛风汤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疗效优于传统的皮肤康洗液坐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黄熏洗液对混合痔术后创面促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术后第1日起给予参黄熏洗液进行局部创面熏洗,对照组术后第1日起采用康复新液进行熏洗,于第7天观察两组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渗出、创缘水肿的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创面渗出量评分、创缘水肿评分分别为(1.28±0.48)、(1.92±0.64)、(1.19±0.37)分,对照组分别为(1.52±0.86)、(2.39±0.81)、(1.35±0.43)分,两组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9.5±1.53)天,对照组为(22.7±2.04)天,两组比较P〈0.01。结论应用参黄熏洗液熏洗可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症状,创面促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期辨证应用中药熏洗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80 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应用康复新液熏洗,治疗组按疮疡祛腐期、生肌长肉期和收口敛皮期三个阶段辨证应用中药四黄祛毒汤加味熏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出院时间和平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创面恢复过程中第 5 天、第 10 天和第 15 天时,患者疼痛评分,创面渗出情况,创面愈合情况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出院时间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 10 天较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第 10 天和第 15 天时创面愈合情况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 10 天和第 15 天时,中度的创面渗出患者较轻度渗出患者的单位面积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P<0.05)。结论:分期辨证使用中药熏洗可有效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且安全性好。维持中度创面渗出水平,保持创面湿润,可能更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