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Homer1b/c蛋白在谷氨酸诱发的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海马细胞系HT22细胞,通过500 ?mol/L谷氨酸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siRNA慢病毒转染方式下调Homer1b/c表达和10 ?mol/LBAPTA-AM(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酸甲酯,钙离子螯合剂)、10 mmol/L4-PBA(4-苯基丁酸,内质网应激抑制剂)分别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omer1b/c,自噬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以及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人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水平。每组实验均进行3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谷氨酸处理HT22细胞12 h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升高(P<0.05),下调Homer1b/c表达可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内质网应激均能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然而在下调Homer1b/c表达后,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内质网应激未能进一步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结论 Homer1b/c能够调节谷氨酸诱导的自噬,其调节作用可能与内质网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人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微观结构及成、破骨细胞活性。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例(Ficat Ⅳ期),男6例,女4例;年龄40~57岁,平均47.7岁。Micro-CT扫描后,根据影像学识别骨质密度不同,将每个标本分为软骨下骨区、坏死区、硬化区、健康区,通过病理学检测、纳米压痕、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不同区域的骨微观结构、微观力学性能及成骨、破骨细胞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标本软骨下骨区及坏死区的骨小梁连续性破坏;硬化区的骨小梁数目增多,间隙变窄;正常区域骨小梁结构完整,厚度分布均匀。软骨下骨区、坏死区、硬化区和健康区骨小梁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3.808±4.22) GPa、(13.999±3.816) GPa、(17.266±3.533) GPa和(11.927±1.743) GPa;硬度分别为(0.425±0.173) GPa、(0.331±0.173) GPa、(0.661±0.208) GPa和(0.423±0.088) GP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结果显示,软骨下骨区和坏死区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硬化区及健康区未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形成相关因子Runx2和BMP2在硬化区及健康区表达高于其他区域;骨吸收相关因子RANK和RANKL在软骨下骨区及坏死区表达高于其他区域。结论 股骨头坏死塌陷过程中,骨微观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而坏死区骨小梁微观力学强度较健康区无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标本中软骨下骨区及坏死区破骨细胞活性增强,硬化区成骨细胞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小梁进行量化分析。 方法 收集我院2011 - 2013 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 个以及病人病历和临床影像学资料( 男性6 例,女性4 例)。对标本进行显微CT 断层扫描,根据图像结果将标本分为健康区、硬化区和坏死区,分别进行骨计量学分析。分析指标有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容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表面积与骨骼体积比(bone surface to bone volume ratio,BS/BV) ;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plat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plate thickness,Tb.Th)、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扫描后将标本作病理学处理。 结果 晚期股骨头坏死区和硬化区的骨小梁空间结构明显改变。与健康区相比,硬化区骨小梁明显增厚,BVF 显著增加,两组间BMD、Tb.Th、BMC、BS/BV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Tb.S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健康区相比,坏死区的BMD、BMC、BVF、Tb.N 明显减少,Tb.Sp 较硬化区显著增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Tb.Th、BS/B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晚期股骨头坏死标本坏死区的骨小梁连续性破坏,结构散乱;硬化区的骨小梁结构增厚,数目增多,间隙变窄;正常区域骨小梁结构完整,厚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 MicroRNA-21(miRNA-21)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信号通路中的机制。方法选择20只 SD 雄性大鼠,分为 UUO 组和假手术组(Sham 组),分别于建模后第3天、第7天各采集每组5只大鼠肾脏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变化,采用 Masson 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价肾组织纤维化,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中 TGF-β1、Smad3、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第3天和第7天 UUO 组肾脏组织中 miRNA-21与 Sham 组比较均升高(P <0.01),7 d UUO 组肾组织中 miRNA-21与3 d UUO 组相比升高(P <0.01)。建模后3、7 d UUO 组 Masson 染色纤维化评分、TGF-β1、Samd3、α-SMA 及 Col-Ⅰ蛋白阳性表达面积较 Sham 组升高(P <0.01),以上指标7 d UUO 组较3 d UUO 组比较表达增强(P <0.01)。UUO 组肾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正相关(r=0.888,P <0.01);肾组织 miRNA-21与 TGF-β1、Smad3、Col-Ⅰ、α-SMA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799、0.849、0.882、0.896,P <0.01)。结论UUO 大鼠肾组织中 miRNA-21在建模后表达上调,且间质纤维化程度越重表达越高,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可能是通过上调 miRNA-21从而介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国Ⅰ类器官捐献即脑死亡器官捐献( DBD)供肾与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DBD供肾受者和55例尸体供肾受者肾移植术后半年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两者术后第1、2周及1、3、6个月受者平均血清肌酐值,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DGF)等并发症发生率,发生DGF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数据,对DBD供肾和尸体供肾的早期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DBD供肾者术后1、2周血清肌酐值明显低于尸体供肾者(P=0.000、0.014),1、3、6个月血清肌酐值与尸体供肾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0.345及0.194)。两者DGF发生率分别为11.8%和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 DBD供肾者术后发生DGF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为(10.25±7.85)d,尸体供肾者为(28.56±13.56)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 DBD供肾者半年期间移植肾全部存活,尸体供肾者为(177.85±15.91)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5),半年内两者受者均无死亡发生。 DBD供肾者围手术期内感染发生率为42.4%,明显高于尸体供肾者的18.2%( P=0.018)。结论 DBD供肾术后1、2周血清肌酐值明显低于尸体供肾,发生DGF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较快,但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严重脓毒症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40例小儿严重脓毒症患儿作死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与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相关的因素是:PCIS、血小板计数、低蛋白血症、血清乳酸值、血糖、1小时内抗生素应用、6小时内目标复苏、休克和MODS受累脏器数(P<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相关的因素包括休克(OR=0.016;95% CI 0.001 ~ 0.494)和MODS受累脏器数(OR=0.142;95% CI 0.034~0.600).结论 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死亡危险因素是休克和MODS.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种常用植物激素6-BA(6-苄基氨基嘌呤)、GA3(赤霉素)、CCC(矮壮素)及首次从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Domesticoside(DOM)对黄花蒿叶片中青蒿素(Artemisinin)及相关倍半萜青蒿乙素(Arteannuin B)、3α-hydroxy-1-deoxyartemisinin、青蒿酸(Artemisinic acid)含量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土栽培实验,分别以6-BA(50、100、200 mg.L-1)、GA3(50、400、600 mg.L-1)、CCC(300、600、1200mg.L-1)及DOM(0.44、0.87、1.74 mg.L-1)连续叶面喷施3周。结果高、中、低浓度CCC干预第1周青蒿素含量分别增至(0.58±0.29)%、(0.40±0.18)%、(0.30±0.1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4.5、9.0、6.5倍(P<0.05);高、中、低浓度DOM干预第1周青蒿素含量增至(0.41±0.14)%、(0.55±0.21)%、(0.44±0.06)%,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9.3、12.8、10倍(P<0.05);CCC、DOM对青蒿乙素影响与青蒿素相似,对青蒿酸作用相反,而对3α-hydroxy-1-deoxyartemisinin无影响。结论不同浓度DOM和CCC均能显著提高黄花蒿青蒿素、青蒿乙素含量,可作为黄花蒿人工栽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萃取马铃薯叶中茄尼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微波辅助萃取马铃薯叶中茄尼醇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95%乙醇为提取溶媒,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定量测定方法,考察料液比、辐射时间、微波功率、萃取温度和萃取次数等因素对微波辅助萃取马铃薯叶中茄尼醇提取率和浸膏得率的影响,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微波辅助萃取马铃薯叶中茄尼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微波功率450 W,萃取温度55 ℃,提取2次,每次20 min。结论 应用微波辅助萃取马铃薯叶中的茄尼醇具有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节约能耗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波辅助萃取马铃薯叶中茄尼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萃取马铃薯叶中茄尼醇的工艺条件。方法以95%乙醇为提取溶媒,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定量测定方法,考察料液比、辐射时间、微波功率、萃取温度和萃取次数等因素对微波辅助萃取马铃薯叶中茄尼醇提取率和浸膏得率的影响,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微波辅助萃取马铃薯叶中茄尼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微波功率450W,萃取温度55℃,提取2次,每次20min。结论应用微波辅助萃取马铃薯叶中的茄尼醇具有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节约能耗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1-12月我中心收治的42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22例)和开颅手术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血肿量、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神经内镜组术后残余血肿量<15 mL的患者比例(77.3%,17/22)高于开颅手术组(35.0%,7/20;P=0.022)。神经内镜组和开颅手术组术后90 d预后良好的患者分别为14例(63.6%)和4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内镜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4.5%,1/22)低于开颅手术组(5.0%,1/20;P=0.001)。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神经内镜组的术后90 d死亡率(13.6%,3/22)低于开颅手术组(30.0%,6/20;P<0.001)。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可提高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