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直接影响着患者临床获益水平。浊邪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浊邪作为特殊的致病因素与病理产物在MIRI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已被证实参与MIRI的病理环节。该文以浊邪为纽带,分别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种角度,探讨铁死亡与MIRI的相关性,为日后中医干预MIRI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卒中复发是造成我国卒中患者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原因。卒中复发风险预测工具是早期识别复发高危人群、明确预防重点的有效措施,对于卒中的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我国卒中复发预测工具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卒中复发风险预测工具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CNS)是一个受复杂调控的精密系统,主导人体高级神经活动。CNS结构的复杂性,调控机制的精密性,涵盖病种的多样性导致其成为诸多慢性病、疑难病、罕见病产生的高地。神经细胞是构成CNS的基本单位,其功能障碍与死亡是造成CNS疾病的根本原因。铁死亡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已被证实与多种CNS疾病的产生与进展密切相关。中医药形式多样,包含中药、针灸、推拿等多个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在CNS疾病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已有大量研究论证中医药通过铁死亡途径参与CNS疾病的调节,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前景。该文概述铁死亡的机制与调解途径,探讨铁死亡与CNS疾病的病理机制关联,总结中医干预方式通过铁死亡途径对多种CNS疾病的调控的现状与进展,为日后中医药更好的参与CNS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2种类型。从现代医学角度,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损伤或栓塞引发的血液循环障碍;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该病病机主要是由于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从而导致血溢脉外或脑络痹阻。“瘀”是贯穿于脑卒中全程的病理因素,活血化瘀法也是长久以来脑卒中的核心治法。水蛭作为传统的虫类药物,具有较好的破血化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水蛭中含有的抗凝组分在缺血性卒中血栓溶解、出血性卒中后血肿吸收等方面有巨大优势。水蛭及其相关制剂已被证实可通过抗凝、抗栓、保护血管内皮等途径发挥抗脑卒中作用,并广泛应用于该病治疗。该文将基于水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具备的化瘀特性探讨其治疗脑卒中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总结水蛭相关的常用复方、制剂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水蛭参与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神经细胞是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卒中发病时神经细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细胞死亡现象。卒中后的神经细胞损伤也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其预后与生存质量的关键原因。因此,减轻卒中后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延缓其细胞死亡进程有利于降低卒中幸存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水平,改善其预后效果,进而降低卒中致死、致残率。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已有研究证实卒中后的神经细胞存在铁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干预铁死亡可以实现对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与死亡进程的调节。已有研究表明抑制铁死亡可以起到神经保护性作用。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卒中的全疾病链条,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以中医药调节铁死亡作为切入点可能是未来卒中治疗的新方向。该文简要阐述铁死亡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神经细胞铁死亡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卒中的中医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诊疗体系是根植于中医学理论,经过数千年医疗实践经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智慧结晶。诊疗体系的构建对于中医药规范化参与疾病全程、提升中医诊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今中西医并行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医学在诊疗过程中仍发挥着主体作用。传统的中医诊疗体系如何更好地与现代诊疗体系融洽互鉴,如何找准中西医诊疗之间的契合点,使二者达到良好的共性融合是时代留给中西医的历史拐点性难题。中医学已然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现有中医诊疗体系的革新重构,对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回顾性梳理中医诊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围绕着“病、证、治”中医诊疗体系三大核心构成要素,总结各历史时期中医诊疗体系特点,结合新时代背景分析现代中医诊疗体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路径,为日后体系的革新重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收集青年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进一步指导青年卒中早期预防。方法 对长春市内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64例青年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4名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组与出血性卒中组,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比、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水平。分析青年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64例(缺血组394例,出血组70例),2组在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方面差异显著(P <0.05);出血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缺血组(P <0.05);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颈动脉硬化与TOAST分型关联显著(P <0.05);在165例具备中医证型的患者中,缺血组频率最高证型为风痰阻络证72例(51.8%),出血组频率最高证型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12例(46.2%);缺血组中血脂异常、饮酒与中医证型关联显著(P <0.05);出血组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方面与中医证型关联显著(P <0.05)。结论 青年应注重预防早发动脉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高三酰甘油血症在青年卒中发病中作用凸显,建议制定个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